知识产权间接侵权责任.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本文从对间接侵权制度的内容出发,分析了在我国法律中并不存在制度缺位的情形,进一步对我国学者引入间接侵权制度的历程进行介绍以及反思,指出间接侵权以过错为构成要件与我国民事责任体系无法自洽的问题。而究其本源,在于知识产权法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混淆了损害赔偿型和损害预防型不同侵权责任类型的构成要件。

知识产权间接侵权制度

——对民事责任类型的误读

课程名称: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姓名:朱彦君

学号:1101212326

学生类别:2019级知识产权法学硕士

联系方式Zhuyanjun111@yahoo.cn

【关键词】间接侵权;过错;损害预防型侵权责任;损害赔偿型侵权责任

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的概念贯穿了知识产权的研究领域,尤其是在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日益受到重视的过程中,间接侵权已经几乎被“公认”为知识产权领域的无可争议的命题。在引入间接侵权制度的过程中,鲜有学者对引入间接侵权制度的合理性产生质疑,我国在法学理论的研究和司法实践对间接侵权的应用都呈现出生生不息的态势。知识产权作为私权的一种,其也应当与传统的民法体系相协调,而在传统民事侵权的类型划分中,我们从未看到关于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这样的类型。则,在知晓这样的概念系借鉴美国法的舶来品后,应当分析的是,我国现行的侵权体系能否包括这种类型?如果能够为现有的内容所覆盖,则引入这样的制度是否有价值?进一步的,又是基于什么样的理论背景导致了对引入间接侵权制度的“众口一词”呢?

一、美国知识产权间接侵权制度的兴起与发展

要研究间接侵权制度,首先应当对间接侵权制度的发展和内涵进行介绍。在应用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的国家中,由以美国最为典型。美国不仅是最先在司法实践中应用这一概念,而且发展时间久,演化出了不同的具体规则,所以有必要对其间接侵权制度的兴起与发展进行介绍。

(一)间接侵权产生的原因

知识产权的对象是无体物,所以其权利设定模式就与一般的有体物有很大差别。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可以基于常理对是否侵犯他人的物权等财产权利作出判断。而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所赋予权利人的专有权利类型,则很难对行为是否构成侵犯知识产权进行判断。因而,在知识产权法设定的过程中,为解决这种知识产权边界不清晰的问题,法律上常常是对相关权利的类型进行列举式说明,在某些情形中,甚至会对何种行为构成侵权直接列明(如在我国商标法中的相关规定)。而这种侵权行为模式进行罗列的法律建构,就使得在特定情形理应规制的行为未得到法律的有效规制。间接侵权行为即为一例。一般认为,在知识产权领域,只有对他人“专有权利”的行使,未经权利人许可又没有法定的依据,才构成侵权。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侵权形式的多样化、复杂化,导致他人可能仅仅为直接行使“专有权利”的行为提供了帮助、便利,而这种侵权行为又是他人所主观上追求的效果,则,就会产生找不到法律规制依据的难题。首先,其未对行使专有权利,按传统逻辑是不能纳入规制范围的;其次,其行为的主观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对他人专有权利的侵犯,而实际上正是借助于辅助性的行为,达到了这种行使他人专有权利的效果,从法理上来说,对其行为进行规制是有合理性和正当性的。而正是基于这种罗列式所导致的法律规制缺失,所以间接侵权制度就应运而生了,对上述难题给出了有力的解答。

间接侵权在美国法律制度兴起于专利领域,后来逐步渗透到了版权和商标领域。最早关于帮助侵权的案例是1871美国联邦巡回法院的关于煤油灯专利的案件,法官在审理过程中遇到这样一个难题:原告的专利包括灯头和灯罩两个部分,但实际上具有创造性的在于对灯头的改进,而被告制造销售与原告一样的灯头,消费者可以在购买被告的灯头后自行组合普通灯罩进行使用。根据权利要求书的内容,被告的行为不符合“全面覆盖原则”,但被告的行为对这样的侵权行为提供了便利,而目的就在于促使这种侵权行为发生。最终,法官认为被告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侵犯原告专利的共谋,因而根据帮助侵权的原则认定了被告的侵权行为。

间接侵权的出现,实际上是填补了法律罗列侵权行为所产生的漏洞,在司法判例制度发展的过程中,间接侵权逐渐完善成熟起来。

(二)间接侵权的具体类型

间接侵权(IndirectInfringement)在美国法上并不是一个法定的概念,成文法和司法判例中均未明确出现过这样的表述。间接侵权对应的是区分于直接侵权的其他责任类型,具体包括帮助侵权和替代责任这两大类。为了方便研究,以下仅从版权法的角度对这两种类别进行介绍。

1、帮助侵权或从属侵权

帮助侵权,是指行为人未行使权利人的“专有权利”,但却在知悉侵权行为的情况下,对侵权行为人进行引诱、导致或提供其他实质性帮助而因此承担侵权责任。

帮助侵权在版权制度遇到新的技术所带来的司法难题时给出了很好的解答。在著名的Sony案就发展出了对帮助侵权的认定与否标准——“实质

文档评论(0)

178****4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