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美国文学的中国形象研究分析 .pdfVIP

华裔美国文学的中国形象研究分析 .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裔美国文学的中国形象研究分析

作者:代小兵

来源:《中国商人》2013年第2期

代小兵

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研究,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本土文学形象研究。中国形象

是华裔作家在“若我非我”的自我表述中诠释的一种“他者”形象,跨语言、跨学科、跨文化

等角度这一课题无法回避,人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贯穿其中,多元因素成为研究的主线。解

读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对于了解华人和华裔的异国文化土壤,探寻他们的双重文化身

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增强中美两国文化交流之活力大有裨益。

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溯源

千百年来,东西方文化在不断的冲突中相交,于矛盾中相融,撞击出绚烂的文明之光。民

族与文化的认同过程,如同江河东流奔海,为古今中外的无数文学作品提供了极丰富的创作源

泉。最早而又活灵活现的精彩一笔,当属13世纪意大利旅行商人马可·波罗(MarcoPolo)的

《马可·波罗游记》(TravelsofMarcoPolo),也称《东方见闻录》(Talesfromthe

East),这是让西方人较全面感知中国的第一部宏大著作。屡有后世研究者怀疑马可·波罗是

否真的来过中国,再观此篇游记,或许故事有欠真实,辞藻略显浮夸,但是,元代中国神秘的

风土人情,繁荣的商贾贸易,华丽完善的城市设施等富庶的东方大国形象,在当时还是激发了

欧洲人对东方的强烈向往,极大刺激了欧洲大陆开拓世界范围探索之路的进程。

16世纪西班牙修道士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JuanGonzalezdeMendoza)撰写的

《中华大帝国史》(GreatNationalHistoryofChina),涵盖了明代中国以及上溯到黄帝的

林林总总的强大发展史。远到神农和老子,近有汉字与户籍,甚至连吃吃喝喝的酒宴场景也被

描绘得细致入微,这是当时欧洲近距离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一部大百科全书。不过,门多萨穷其

一生也未能实现亲临大中华国土的宿愿,史书全名《依据中国典籍以及造访过中国的传教士和

其他人士的记叙而写成的关于中华大帝国最负盛名的情事、礼仪和习俗的历史》,客观地反映

了这部著作的创作来源和文献依托。非第一手资料的著书背景,使著作真实中略带一丝想象的

传奇色彩,这正是16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16世纪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hewRicci)是另一位东西方文化交流大成之人。半

生的中国居住经历使他的著名文献《利玛窦中国札记》(Chinainthe16thCentury:

TheJournalsofMatthewRicci)极具史料价值。既有旁观者的清醒视角,又有参与者的直观

感受。《札记》中称赞明代的中国是个幸福智慧的国度,但也掺杂了一丝灰暗色调:奢侈浪费,

纵情于声色之乐,军事管理和装备差等。这种描写映射了明末的中国逐渐走向衰败的历史形象。

历经无数心耕笔耘的文化传播者,中国形象,连同灿烂的文明,也许还有封闭蒙昧的国民

生存状态,一步步迈上世界舞台。但是,这种对华夏文明的审视主要徘徊在欧洲旧大陆地理范

围。

华裔美国文学的成长与华人形象的时代特点

19世纪中后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矿的发现与开采,为劳动力匮乏的美国本土引来了大

量铤而走险的赴美华人华工人潮,一个崭新的种族群体在这块新大陆上慢慢汇集成流。

1.华裔美国文学的“中国血统”

淘金高潮过后,经济衰滑,美国固有的种族歧视思想从此抬头,加之排亚风潮和《排华法

案》的签署,无情席卷了这个吃苦耐劳的异族群体,之后半个多世纪里华人的入美留美之路就

此减缓甚至阻断。噩梦般的60年过后,随着1943年该法案的撤销,新一代华裔有机会在白人

的文化氛围中出生、成长,中美的文化融合之路逐渐开启,一大批华裔作家开始崭露锋芒。这

是一股全新的华人文学创作力量,无论作品主题,还是人物塑造特点,无不与这段抗争、同化

和蜕变的时代有着莫大的关联。他们聆听着上一代屈辱偷生的心酸往事,耳濡目染着父辈根深

蒂固的中国传统思想,秉承着神秘华夏的精神信仰,种种现实与体验,都淋漓尽致地点缀在作

品的字里行间。他们的文字,流着中国人的血液,呼着中国人的气息,绘着一群有血有肉、顽

强不屈的华人面孔。

埃迪思·牟德·伊顿被誉为北美华裔小说家第一人。在在美华人如临冰峰的恶劣时期,跟

随英国血统的父亲,他们举家迁到美国。作为仅有一半中国血统的欧亚裔青年,她本可以过着

逃避求存的生活。但她选择了直面惨淡,勇敢地为自己取了个中文笔名,水仙花(SuiSin

Far),用睿利的笔

文档评论(0)

180****523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