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赏析(人教版七年级) .pdfVIP

《次北固山下》赏析(人教版七年级) .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次北固山下》赏析(人教版七年级)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

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

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

首联描青山绿水,叙诗人行踪。“客路”一词,虽为实写,却已

寓乡愁于其中矣。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诗人遣词

造句之工力可见一斑。

颔联写景寓理,耐人寻味:“潮平”当因“两岸阔”,“风正”

方能“一帆悬”也。“风正”一词极有讲究,用“风顺”,不足以保

证“一帆悬”--顺而疾,则帆就会被鼓成弧形了;用“风和”?撇开

对仗不说,倘为逆风,即使“风和”,亦无法使“一帆悬”。

颈联历来脍炙人口,“海日生(于)残夜,江春入(之)旧年”,

这不仅是时序的交替,而且饱蕴哲理。“日”与“春”乃新生美好事

物的象征,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表现出具

有普通意义的生活真理,令人鼓舞。较之张若虚之“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若从予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染力等层面玩

味,似略胜一筹。无怪乎与诗人同时代的“燕许大手笔”燕公张说将

此联“手题政事堂”,明代胡应麟誉其“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呢!

尾联仍情景相系,由大雁之北飞想“雁足传书”的传说,景实而

情真,紧承三联,遥应首句,淡淡的乡思愁绪,自然溢于言表。

纵观全诗,还有一妙处:除尾联外,其余三联均对偶,这在五言

律诗中是不多见的。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

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

里白沙堤。

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上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

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

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

“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

结构之妙,诚如薛雪所指出: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一

瓢诗话》)。这种“章法”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

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的。

“乱花”“浅草”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

堤”却有紧密的联系: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

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

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

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

“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

的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串成一条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

轻匀的钱塘苏小小。可是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之中。从

“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联里,透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姹紫

嫣红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

方东树说这诗“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续昭昧詹

言》)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

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

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形,

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李黎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4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