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节选)》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dfVIP

《阿Q正传(节选)》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阿Q正传》教学设计备课思路

一、单元前言:

研习本单元,要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探索其中蕴含的

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百年来人们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变动的轨迹。要根据各种文学体

裁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多角度、多层面探究作品意蕴;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获得鲜

活的审美体验。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历史。

2.认识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

3.分析阿Q这一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

4.从人物形象、叙述手法等艺术角度欣赏作品。

5.关注小说喜剧表象下的悲剧意味。

6.探讨阿Q形象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

三、关于作品

《阿Q正传》最初发表于《晨报副刊》,后收入《呐喊》。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

鲁迅在谈到这篇小说的写作动机时曾经说过,主要是为了揭示“国人的灵魂。”(《阿Q正

传·英文版序》)鲁迅在这篇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鲁迅对阿Q表现表

现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四、名家评价

矛盾评价:《阿Q正传》是一部伟大的小说,80余年来,它以它神工鬼斧般的艺术魅力

和至大至刚的思想力量,一直震撼着中国的知识界,惊动了世界文坛,诚如鲁迅自己说的,

他要“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来”。

周作人评价:《阿Q正传》是一篇讽刺小说。讽刺是理智的文学的一支,是古典的写实

作品。他的主旨是“憎”,他的精神的是负的。然而这憎并不变成厌世,负的也不尽是破坏。

村上春树评价:在结构上,鲁迅的《阿Q正传》通过精确描写和作者本人截然不同的阿

Q这一人物形象,使得鲁迅本身的痛苦和悲哀浮现出来。这种双重性赋予作品以深刻的底蕴。

孙犁评价:《阿Q正传》写了绍兴一地,就体现了全国的农村,写了辛亥一时,作品就

能传流永久,写了一个秃头阿Q,就使人人得到一面镜子。

四、关于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小

说集《呐喊》(收入《阿Q正传》)《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

草》。鲁迅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开山祖师。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

日记》。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

性格。——毛泽东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

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

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郁达夫。

鲁迅是中国现代作家当中惟一具有我们所谓“天才”的那种奇异和稀有的品格的人。中

国原有许多有才华有能力的作家,但鲁迅是惟一天才的作家。——史沫特莱

五、关于创作背景

(一)关于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

1.“改造国民性”思想内涵

“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实质就是救国图存,就是使中国恢复盛唐时代的繁华景象,让中

国依旧站立于世界的中央。“国民性”简单地说就是指一国国民所特有的气质。

2.“国民性”内涵

所谓“国民性”,是指国民共有,并且反复出现的心理行为结构、价值体系基础上形成

的一种超阶级、超地域的普遍心理状态和文化性格。国民性包含国民的政治意识、自我意识、

价值观念、社会交往准则、最普遍的个性素质、心理特征等。民族有民族的性格,国家有国

家的性格。

民族性格

国家性格国民性的双重性

3.提出“改造国民性”问题的时代背景

国人的一声炮响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了一纸空文,自此以后大量

的洋纱洋布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百姓了解到了西方的商品不仅是在经济上中国处于弱势,而

且在政治、文化、思想、宗教等方面中国都远远落后于西方。

1840年以后,我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西方资本主义把中国当成了商品倾销市场,

不断地发起战争,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俄战争,修条约、赔款割地成了近代史的常

态,同时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让“天朝上国”的颜面尽失,于是人民开始反思失败的原因。

中国内部也是常年起义不断,灾荒不断,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迅速让大清帝国土崩

瓦解,这使得中国百姓既受西方的侵略,又

文档评论(0)

199****42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