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纪实美学的特点 .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早在电影诞生之初,就已出现了以卢米埃尔为代表的主张纪实的逼真性和以梅里

爱为代表的以照相机的公正、真实、直接可视等客观性来描绘整个人类社会的

方方面面。摄影对客观事物进行记录的内在能力赋予了其纪实的本性;因此纪

实从一开始就成为摄影与社会的通道,由这条通道,人类用自身的形象形成了

对社会的看法,并影响人们的行为,解释我们的社会,纠正过去,昭示未来。

所以纪实摄影的镜头从一开始就指向社会的人,关于人的一切都是胶片感光的

对象。纪实摄影家作为主体,用相机对人性进行复归,历史的瞬间凝炼把个人

的观点及其意识等芸芸众生的千姿百态溶为一体感染着人类。作为客体,这些

纪实摄影家们是最地道的现实主义者,他们身体力行,打破了那种所谓的体验

生活——构思——创作的传统艺术创作模式。

纪实美学的发轫和发展

纪实风格源于电影的创始人卢米埃尔,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维尔托夫创立了

“电影眼睛派”,发展到二战之后四、五十年代又出现了意大利现实主义和相关

理论。为纪实性美学做出巨大贡献的安德烈马赞总结·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

经验,提出了法国纪实派的整套美学思想。与巴赞有相同观点的还有德国电影

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纪实性美学强调电影的照相本性和纪录功能,它

的特点是以忠实的、客观的态度摄录生活,保持生活客体的完整性,力求逼真

地再现生活的本来面貌,揭示生活本身的多义“性”,发掘生活自身蕴含的诗情

和哲理。五、六十年代纪实美学在中国开始盛行,蒙太奇美学受到贬抑,长镜

头理论被推崇,现代题材影片在整个影坛占据相当比重。

那个时期,很多电影在叙事策略上尊重生活事件自身的完整性,用一种平视和

倾听的方式来纪录人物的情态和谈话。电影中保持有一种现场感,同时保持一

种间离意识,挖掘过去与现在相呼应的深度,努力表现生活本质的真实。

曾经一度风行的摄影影象的本体论和克拉考尔物“质现实复原”的理论成为我

们理论观念的主导,认为电影的本性就是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是照像式的物

质现实的还原,电影的纪实性功能似乎成了电影的唯一特性。

70年代以来,纪实美学、戏剧美学、蒙太奇和长镜头理论相互交融,并被作

为电影美学的基本构成部分而并行不悖地发展着。张暖忻、李陀在《电影艺术》

1979年第3期发表的《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一文,引发了有关讨论,人们开

始睁大眼睛观望外边的世界,长镜头、景深镜头、纪实风格成为一种新鲜的语

汇,不断地出现在创作者的实践当中。

80年代是一个讨论的时代。而文学艺术问题始终占据着讨论的中心位置。关

注文学艺术问题、关注文学艺术被扭曲的问题,其实就是关注人的问题、关注

人被扭曲的问题。敢于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这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已经

是思想解放运动的一大突破,推动着中国电影自1979年为起点,进入10年的

新发展期,涌现出一批给人以清新感的好影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体讨论明显地分为两派,一派是以蒙太奇为主,而另一派

是以在西方并不新颖、在中国却有革命性品质的纪实美学为主。追求电影观念

的进步与电影语言手段的完善,成了这一时期影片创作明显的艺术特征,其后

崛起的是中国电影家以纪实美学为追求目标的电影探索。它是对电影形式探索

的一种推进。中国电影对纪实性的追求,最初较多的是体现在技巧意义上的变

革,主要特点是运用长镜头、实景拍摄,自然光效和生活化表演等手段来再现

生活。《沙鸥》中非职业演员的本色表演,给人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之后,

电影纪实性的追求,逐步在结构上演化为一种非戏剧化的散文电影。这类电影

采用多层次、多角度、多主题的叙述方法,追求一种紧贴生活的艺术效果。其

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是吴贻弓导演的《城南旧事》。随后又涌现出《大桥下面》、

《廖仲凯》、《没有航标的河流》、《红衣少女》、《高山下的花环》、《边城》、

《野山》、《绝响》、《孙中山》、《湘女潇潇》等一大批影片。可以看到我国

电影和电影表演发展的总趋势,或者说是主流,依然是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其

发展变化主要是吸收西方电影的纪实美学,并且加以改造,纳入传统现实主义

的规范。也就是说80年代的社会思想改革,把中国电影推向还原人真实本身

的现实主义之路,纪实美学(80年代前期)与生命美学(80年代中后期)的电影形

态,为中国电影的巨大飞跃提供了许多出色作品,这里的理论概括也有相当丰

富的资源可以采纳。

文档评论(0)

176****86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