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CODE)
319B4204
课程名称(COURSETITLE)
食品微生物学
课程性质(COURSECHARACTER)
学科必修
学分(CREDIT)
3
学时(CONTACTHOURS)
48
先修课程(PRE-COURSE)
课程负责人(COURSECOORDINATOR)
适用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食品微生物学》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牢固掌握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认识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了解微生物在工农业生产、医学、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了解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前沿与热点问题。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微生物与酿造食品、微生物与食品变质、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等知识。
食品微生物教学使学生食品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和生命科学的主导载体之一,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必须支撑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
1.了解主要类群微生物的形态、分类、生态及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掌握主要类群微生物的生理、生长规律、菌种选育的基本方法,掌握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和食物中毒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及检测方法。熟练掌握研究及检测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验方法。
3.掌握食品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食品微生物学前沿动态,开阔微生物食品产业的视野,培养独立从事本学科研究的能力和典型微生物食品现代化加工生产的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M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4
L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L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课程简介
课程目标1
1、微生物及其生物学特点。
2、微生物学及其发展。
3、食品微生物学及其任务。
知识目标: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及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明确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2
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课程目标1
1、细菌
2、放线菌
3、酵母菌
4、霉菌
5、病毒
知识目标:1、掌握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2、掌握细菌细胞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和生理功能以及细菌的繁殖特点和菌落特征。
3、掌握酵母菌细胞的形态结构、菌落特征和繁殖方式。
4、掌握霉菌细胞的形态结构、繁殖特点、菌落特征和生活史类型。
5、掌握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以及烈性噬菌体和温和性噬菌体的繁殖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微生物的形态和菌落特征判断不同微生物的种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10
微生物的营养
课程目标2、3
1、微生物的营养需求
2、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4、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及方法
知识目标:1、掌握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及功能。
2、掌握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四种方式的性质和特点。
3、掌握微生物四大营养类型的划分依据及其微生物种类。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配置合适的培养基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4
微生物的代谢
课程目标2、3
1、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2、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3、微生物的发酵的代谢途径;
4、微生物独特的合成代谢。
知识目标:1、掌握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和生物氧化类型。
2、掌握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分解过程及分解代谢途径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能力目标:掌握微生物各种发酵途径及其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8
微生物的生长及影响因素
课程目标2、3
1、微生物的生长;
2、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3、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
知识目标:掌握微生物纯培养的生长曲线及其规律特点发及对微生物培养和发酵生产的指导意义。
能力目标:掌握不同温度类型、不同PH类型和不同呼吸类型的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4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
课程目标2、3
1、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2、微生物的基因突变;微的基因重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