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辛辣的笔触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整日沉醉于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腐朽生活。诗的前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描绘出临安城表面的繁华热闹,西湖边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以及无休止的歌舞场面;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则一语双关,既写出了暖洋洋的春风让那些“游人”们沉醉其中,又暗讽他们忘却国仇家恨,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了故都汴州,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对统治者的愤慨与谴责。教材选编这首诗,旨在让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古代诗歌针砭时弊的力量,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进一步提升对古诗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增强对历史的认知与感悟。

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对古诗的韵律、格式等基础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比如借助注释理解字词意思、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等。然而,对于这首诗中所涉及的特定历史背景以及诗歌深层次的讽刺意味和隐含的情感,理解起来可能会存在一定难度。

认知能力:此阶段学生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对于直观形象的内容更容易接受。诗中描绘的临安城的繁华景象学生较易想象,但要理解诗人通过这些景象所传达的讽刺和批判意味,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联系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情感体验:学生在生活中较少接触到这类针砭时弊、忧国忧民的情感表达,缺乏相应的生活体验,所以在体会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时,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帮助他们走进那个时代,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临安邸》这首古诗。

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如“邸”“休”“熏”“直”等,准确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探讨等方式,了解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体会诗歌所蕴含的讽刺意味和诗人的情感变化。

学习运用想象画面、对比分析等方法理解古诗,提高自主学习和分析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慨与谴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责任感,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能说出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以及表达的主要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积累优美的语言。

2.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讽刺意味,深刻理解诗人通过描写临安城的景象来批判南宋统治者腐朽生活、表达忧国忧民情怀的写作手法,并能联系时代背景深入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法学法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临安城的图片、讲述南宋的历史故事等方式,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临安城,更直观地感受诗中的景象和氛围,进而理解诗人的情感。

问题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如“为什么诗人说‘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仅仅是指自然的风吗?”等,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朗读指导法:运用多种朗读形式,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以及情感变化,以读促悟。

2.学法

自主探究法:鼓励学生课前自主查阅有关南宋、临安以及诗人林升的资料,课堂上自主思考诗句意思、诗人情感等问题,培养独立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诗歌中的难点问题,分享彼此的见解和感悟,拓宽思维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诵读感悟法: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在诵读过程中想象画面、感受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将诗歌内化于心,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预计用时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示儿》,引出同样反映南宋时期社会状况的《题临安邸》,既复习了旧知,又能自然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对南宋时期的已有认知去探索新的诗歌内容。

教学活动:

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感受到了陆游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以及他对国家未能统一的深深遗憾。其实啊,在南宋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还有很多诗人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呢。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首这样的古诗——《题临安邸》。(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齐读课题,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们知道“邸”是什么意思吗?猜猜这首诗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呢?(请学生大胆猜测,教师暂不评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预计用时8分钟)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和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

文档评论(0)

159****6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