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2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VIP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2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2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

2.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链接·选择性必修1·P98-102】

知识点一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战国时期

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秦朝

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有户籍、宗室籍、宦籍和市籍等

汉朝

西汉时,百姓编户入籍后,便形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定期进行人口调查。东汉末年,户籍散乱

隋朝

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

唐朝

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宋朝

户籍分主户与客户

元朝

按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明朝

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

清朝

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乾隆年间,户籍永停编审,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

知识点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1.基层组织

(1)秦汉: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里设里正。后代沿袭这种乡里制度,稍有变化。

(2)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3)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长、里长。

2.社会治理

(1)特点: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

(2)演变

时期

内容

秦汉

建立什伍组织,相互监督

唐朝

实行邻保制度,互相监督

北宋

王安石实施保甲法

明朝

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

清朝

实行里甲制,后来推行保甲制

知识点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1.举措

形式

内容

储量赈灾

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

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鼓励民间自置义仓

优抚弱势群体

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鸠杖,以示尊重

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

明初朝廷令各地有司优抚高年平民

宗族救助

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

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

出现慈善组织

明清时期,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

2.特点

(1)救济主体由政府实施。宋朝以后,宗族、慈善组织的作用逐渐增大。

(2)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同时还会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

(3)民间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

3.意义: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利于维护统治。

1.明朝洪武初年,在南京玄武湖湖心旧州岛上修建了九间库房,安放30个档案架,用来存放户籍册“黄册”。(摘自教材P98)明朝政府为什么要修造“黄册”?

提示“黄册”就是户籍册,它是政府征收赋役的依据。

2.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摘自教材P99)实施这一措施的目是什么?

提示加强户籍管理,增加赋役收入。

3.明洪武河南卫辉府汲县迁民碑碑文记述了一百一十户农民集体迁往卫辉府汲县双兰池村居住生产的史事,并刻有一百一十户农民及里长和里首的姓名。(摘自教材P100)这段材料有何史料价值?

提示是研究明朝基层组织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证。

4.明朝王守仁曾推行十家牌法:十家总编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每日按门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摘自教材P100)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

提示有利于维持地方治安,使保甲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5.《礼记·王制》记载: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摘自教材P101)材料强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提示强调国家备荒的必要性。

1.重要概念——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指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

想一想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有何作用?

提示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是专制王权对编户齐民进行控制的最重要手段。

2.图解历史——丰图义仓

丰图义仓,被慈禧太后朱批为“天下第一仓”。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是中国所存无几的清代大型粮仓之一。

想一想义仓在古代救荒中有何作用?

提示义仓是古代中国救荒仓储制度的主体之一,在救荒活动中,义仓发挥了积极作用,对社会稳定、民生安泰作出了贡献。

3.学术观点——古代乡村自治社会是一种自律社会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

想一想古代乡村自治自

文档评论(0)

woyoce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年轻人,不能太心急。稳打稳扎才能脚踏实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