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COURSECODE)
319B5208
课程名称(COURSETITLE)
微生物学
课程性质(COURSECHARACTER)
必修
学分(CREDIT)
3
周数(WEEKS)
16
学时(CONTACTHOURS)
48
先修课程(PRE-COURSE)
基础生物学
课程负责人(COURSECOORDINATOR)
适用专业
生物制药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微生物学》是生物制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该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等知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认识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与其他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微生物在工农业生产、医药、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前沿与热点问题。微生物学是生物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应用性,对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类群、鉴定以及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了解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分布与作用,了解微生物与其他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在工、农、医、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际应用等,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方向。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术,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教学研究的能力和相关微生物工业生产的能力。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能够运用微生物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对微生物相关的教学、科学研究、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验证并加以解决。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具备一定的资料阅读、收集能力,文献、资料的归纳、总结能力,表达能力、协作精神、能进一步拓展专业知识,为将来的继续学习和深造打下基础。
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提高专业外语能力,对专业词汇有一定的掌握,对英文的专业文献具备一定的解读和分析的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课程
目标4
课程
目标5
毕业
要求1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4
H
毕业要求指标点1.5
H
毕业
要求2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4
H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H
毕业要求指标点4.3
H
毕业要求指标点4.4
H
毕业
要求8
毕业要求指标点8.3
M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知识点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学时
1.绪论
课程目标1
微生物及其分类、微生物的发展、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知识目标:能够描述微生物的定义和主要类群;讲述微生物的共性和特点;讲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对人类进步的贡献;能对将来的微生物学学科方向的发展进行讨论和分析。
能力目标:树立起微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对将来的考研和工作方向的确定有帮助。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2
课程思政元素:探索精神、使命担当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分析发展史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对应用前景的广度和深度讲解,培养学生探知未来的精神和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2.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课程目标1、2、5
细菌的形态及主要特征、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革兰氏染色的机制、细菌特殊构造和功能、放线菌蓝细菌的形态及繁殖方式、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的特点、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细胞构造、酵母菌的分布形态结构菌落特征及生活史、霉菌的分布形态结构和繁殖
知识目标:能够描述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等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以及它们的繁殖方式;蓝细菌的类群及其生长繁殖特性;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的构造及其生长繁殖特性;区分微生物不同类群的特点以及作用和危害。
能力目标:对这些看不到的生物世界初步在脑海中显现出各自精彩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例题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12
课程思政元素:探索精神、科研和爱国情怀。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微生物的基本知识的讲解并通过课后作业任务,培养学生对各种微生物的研究兴趣;借助科学家研究病原微生物并为之献身的事例,培养学生的科研情怀,同时对我国微生物学家汤飞凡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病毒和亚病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