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探路中和:两个四十年的碰撞》.docx

01《探路中和:两个四十年的碰撞》.docx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ICC

中金公司

证券研究报告2021.3.22

探路中和:两个四十年的碰撞

彭文生

要点

分析员

SAC执证编号:S0080520060001

如何应对碳排放这样一种罕见的超时空外部性,对于全球而言都是一件难事。对

SFCCERef:AR1892

于中国而言,这种困难尤为严重,主要体现在既有的经济增长目标与新增的碳中

wensheng.peng@

和目标之间的协调难度更大。

谢超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早已习惯了经济增长目标的硬约束。近些年,伴随着潜

分析员

SAC执证编号:S0080520100001chao.xie@

在增长率长周期下降,增长的约束虽有所弱化,但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仍然是我国第一要务。预计“十四五”末我国有望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有望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1。

刘鎏

分析员

当前,我们正在给未来的四十年增加一条新约束。作为全球第一排放大国,我国

SAC执证编号:S0080512120001

给出的碳中和时间表也非常明确:到2030年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65%以

SFCCERef:BEI881

上,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liu.liu@

需要说明的是,欧盟1979年碳达峰,美国2005年达峰,各自有71年和45年

李瑾

的时间从峰值走向净零排放。中国这样一个“30达峰、60中和”的时间表意味

分析员

着,未来四十年的碳中和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将会面临比欧、美陡峭得

SAC执证编号:S0080520120005jin3.li@

多的中和斜率。

两个四十年的硬约束碰撞之际,如何求得一个交集?我们尝试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对于总量层面的分析而言,最重要的是判断中国2030年的碳排放峰值在哪里。根据我们的测算,这个峰值约为108亿吨。从结构视角看,最主要是探讨如何实现这样一个达峰、中和目标。我们在绿色溢价的框架下,以八大高排行业为重点分析对象,提出了“技术+碳定价”的初步思路,并通过CGE模型的一般均衡分析,佐证这一思路能够兼顾经济增长与碳中和两个目标的约束。最后,通过探讨绿色溢价为负值的含义,纳入对社会治理的分析,并最终提出“碳

中和之路=技术+碳定价+社会治理”的公式。

详见2020年11月3日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经济增长速度目标,明确提出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目标。文件起草组经过认真研究和测算,认为从经济发展能力和条件看,我国经济有希望、有潜力保持长期平稳发展,到“十四五”未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1

CICC中金公司

总量寻峰:净碳排放108亿吨

如何看待中国的碳排放问题,有历史和未来两个视角。过去,我们经常强调中国当年排放量虽远超其他经济体,但欧、美工业化起步较早,积累的碳排放量也更大2。而且从人均碳排数据看,中国是7.1吨/人,仍不足美国16.06吨的一半。这样一个历史的视角,对于各国协调应对碳中和目标时区分“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非常重要。但是从着眼未来的角度看,历史视角对于实现中国自己既定的“30达峰、60中和”目标意义不大,更不意味着中国应该抓住未来十年达峰“缓冲期”,以更多排放换取尽快发展。

尤其是从碳排放强度来看,中国过去几十年虽在主要经济体中下降最快,由于产业结构与欧美存在较大差异,碳排放强度目前仍约是欧洲的5倍、美国的3倍。如果将未来十年的碳达峰之路理解为抓住“缓冲期”以实现累积排放、人均排放向美国对标,则后面三十年的中和之路将会压力巨大。事实上,作为碳中和上半场的目标,碳达峰并不仅仅指碳排放量在某一年达到峰值,而是指净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并做好随后逐年下降所需要的一系列调整。因此,“30达峰”目标的制定并不意味着未来十年可以自由排放,恰恰相反,在碳中和已然成为新的约束背景下,这个目标要求从现在开始改变思路、立刻行动,将眼光更多的朝向未来,尽早达峰、尽力降低峰值。

图表1:碳排放总量对比图表2:欧美工业化起步早,累计碳排放量也更高

1968

1974

碳排放量

400亿吨

全球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文档评论(0)

186****05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130002220001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