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5课《梅岭三章》课件.pptxVIP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5课《梅岭三章》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5梅岭三章

陈毅

学习目标

在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概括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评析“设问、借代、用典”等多种手法对表现作者大无畏精神的作用。

字词积累

丛莽(mǎng)阎罗(yán)应有(yīng)

旌旗(jīng)

悬(xuán)

当纸钱(dāng)

陈毅(1901—1972),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作者简介

一九三六年四月,他到梅山地区检查工作。十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上险情,马上转回梅山。回到梅山时遇上敌人搜山,他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围山搜捕一直到天黑才伪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

当时陈毅同志用刀在陡坡上开出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平地,躺在那里休息。后来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再次搜山,一直围搜“二十余日”才“解围”。

这三首带有绝笔性质的诗就是在“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得诗”,说明陈毅同志当时从容、镇定;诗“留衣底”,又说明陈毅同志当时是准备把它作为遗言留给党和人民的。

写作背景

小序: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

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虑不得脱:估计不能脱险旋围解:不久围困被解除了。这段小序是作者后来补记的。旋,不久,随即。

一九三六年冬天,梅山被包围。我受伤病重潜伏在丛生的草木间二十多天,估计不能脱险,写了三首诗留在衣服最里面,不久围困被解除了。

诗歌赏析

衣底:衣服最里面

诗前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地点、写作背景及缘由。

小序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和精神?

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以及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一章(回首征程)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断头今日:倒装,强调身处必死的险恶处境。

意如何:心里想些什么呢?

译文:今天我将上断头台,心里想些什么呢?身经

百战才创立了这番事业。

此句写现实,实写,回首征程。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总领全篇,奠定了本诗慷慨悲壮的情感基调。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旧部: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旌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代军士、部队。

阎罗:即阎罗王,掌管“阴间”的神。比喻(借喻)反动派。

译文:这次(如果我死了),就去阴间招集牺牲的同志,

用十万大军消灭凶恶残暴的敌人。

此句写想象,至死不渝,战斗到底。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招”和“斩”写得好,好在哪里?

“招”,把在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的英魂召

集起来。有声势,有号召力。

“斩”,写出了广大士兵和作者一样,与反对派斗争到

底。有力量,有气势,沉着痛快。

第二章(勉励战友)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烽烟”原指古代边境用来报警的烟火。这里是借代战争。

译文:南方已经打了十年仗了,我死后头颅要挂在城门上。

此句写现实,实写。壮志未酬,死难瞑目。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烽烟”。借代,表现出革命战争的如火如荼、革命征程的艰辛。

“此头须向国门悬”。用典,抒写了诗人壮志未酬,死难瞑目的情怀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译文:那些幸存的同志们要多多努力,用胜利的消息来告慰我。

此句写想象,虚写。坚信革命必胜。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须”“多”和“飞来”写得好,好在哪里?“须”表达诗人视死如归的精神。

“多”,表达对同志、对战友的无限期望,表达了诗人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取得胜利和期盼得到胜利消息的强烈感情。

“飞来”一词含有轻快、欢欣的意思,诗人盼望捷报当纸钱,表现诗人豪爽的性格和乐观的革命主义情怀。

第三章(展望未来)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血雨腥风”。比喻(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

民的屠杀和镇压。

译文:参加革命就以革命队伍为家,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不久定会结束的。

此句写现实,实写。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从“即”“应”二字,你读出了怎样的意味?

热情、主动献身、心无二志的信念,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的忠诚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取义成仁今日事,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