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收藏.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收藏.docx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收藏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此篇需背诵。

二、主题概述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心”,即“羞恶之心”。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先前)

(二)古今异义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者能够。

2.一豆羹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古代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4.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益处、好处;今义:增加。?

5.是亦不可以已乎

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三)一词多义

1.故不为苟得也(取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

呼尔而与之(给,给予)?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指某种方法)?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4.所欲有甚于生者(表比较,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表对象,对)

5.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做)

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

(四)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名词作动词,感恩、感激)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鱼,我所欲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

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所欲有于生甚者”)

3.省略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完整句子应为:“我乡为礼义身死而不受施舍”)

(六)成语积累

1.舍生取义: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

2.嗟来之食: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3.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四、鉴赏品读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又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本文的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提出“舍生取义”的论点后,首先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举例说明,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最后,文章陡然一转,“乡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先前为了“义”可以“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吗?

总之,本文是说,能做到“舍生取义”是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主旨就在这一劝勉上。

2.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

事例:

①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后被杀害,体现了“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

②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泰然赴死,体现了“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

③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④闻一多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发表最后一次演讲。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74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