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专题四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
(贯通部分)
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
理线索——归纳主要特征
一、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线索1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中国古代法律起源很早,起初以习惯法为主,春秋后期开始出现成文法,战国时期逐渐复杂化。在这个过程中,围绕法律与教化、亦即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各派思想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线索2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撰。汉承秦制,同时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在治国方针上采取“霸王道杂之”的统治策略,实际上就是法律与礼教并用。自西晋起,礼教内容直接渗入法律条文,出现“法律儒家化”的趋势,至唐律的礼法结合臻于完善
线索3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宋朝以后,理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深入社会基层,并以乡约形式直接面向底层百姓宣讲,乡约经政府利用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二、中国古代的货币与赋税
线索1中国货币的演进过程
中国古代货币以铜钱为主,后来出现纸币,白银也成为法定货币。中华民国建立后,以银元为法定货币。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实行法币改革,货币发行较为混乱。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线索2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古代的赋役除田赋外,还有人头税、徭役等。唐朝实行租庸调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780年,唐朝政府改行两税法,分夏、秋两次征收。宋代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明朝后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清朝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三、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线索1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战国时国家编排民户,开始制定户籍。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汉朝实行“编户齐民”,宋朝户籍分主户、客户,元朝按职业划分户口类型,明朝职业定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户籍对人身的控制由紧到松,与土地和赋税制度逐渐分离最后逐渐被废除。
线索2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里设里正,后代沿袭并稍有变化。秦汉时建立什伍组织,唐朝实行邻保制度,北宋王安石实施保甲法,明朝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推行保甲制,乡里制和保甲制合一。
线索3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历代社会救济主要由政府实施,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宋朝之后,宗族、慈善组织的作用逐渐增大。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社会力量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的赈济,如收养弃婴和孤儿、接济贫民等。
四、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线索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中华文明多元起源,以中原华夏为核心,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2)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曲折:先秦时期奠基;汉代儒学成为正统,隋唐时期面临挑战,宋明时期转型,明清时期进行批判与继承,儒学焕发新的生机。
线索2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1)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2)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对东南亚等国的社会制度和习俗产生重要影响,也进一步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第11讲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及货币与赋税制度
[课程标准]
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2了解中国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
3.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链接·选择性必修1·P44-47】
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一)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
1.背景
(1)西周统治者建立了礼制,提出“敬天保民”思想。
(2)东周时期,周王诸侯国君纷纷寻找治国新思想,影响最大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与法家的法治思想。
2.导火线:春秋时期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最早的成文法,也引发了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3.表现
主张
代表人物及观点
儒家
人性善,德治
孔子
统治者要“为政以德”,不要过度消耗民力
孟子
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法家
人性恶,法治
商鞅
奖励耕战,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
韩非
提倡君主以法、术、势驾驭臣下,“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4抉择
(1)儒家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战国时期。
(2)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最终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汉时期
(1)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律的编纂。
(2)汉承秦制,制成《九章律》。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2.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