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当代设计中“有”与“无”的美学辩证思想阐析
□周广超1何聪聪2
摘要:该文以当代设计中“有”与“无”的美学辩证思想为研究对象,从审美意蕴、协调统一、以人为本三个方面分别对设计中
“有”与“无”的美学思想进行阐析,以老子“有”与“无”的辩证思想看待当代艺术设计的创作、深层次剖析设计美学中存在的哲学辩证
思想为目的,旨在丰富当代设计学术文库,促进当代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当代设计有无美学辩证思想
“有”与“无”的辩证思想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一个至综上所述,“有”与“无”的辩证关系是随着事物的运动而发
关重要的观点,其蕴涵的哲学思想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具生变化的,“有无相生”和“有生于无”从两个方面印证了“有”与
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对设计的创作具有较大的影响。虽然“无”的关系。分析“有”与“无”的辩证关系,对我们把握事物的
“有”与“无”的辩证思想并未直接体现设计的各方面问题,但其发展规律和内在本质具有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辩证
内在的哲学思想及辩证关系对当代设计可谓影响至深。因此,关系阐释了万物之根本,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道德等具有
深层次挖掘艺术设计中“有”与“无”的美学辩证思想,就必须对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当代设计美学思想的间接影响,值得
老子提出的“有”与“无”的辩证思想进行全面的探讨。我们进一步加以分析和研究。
一、“有”与“无”二元辩证关系二、设计中“有”与“无”的辩证思想体现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明确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设计创作的基本原则和审美标准即美学,在美学原则中隐
于无”的说法。“有”皆万物本源,“无”为“有”的本源,“无”是本源含着“有”与“无”的辩证思想,指导着设计的创作生产。把握这
之源,而“无”为虚幻或虚无缥缈,即“道”的特质所在。因此,一哲学思想内涵,有利于我们解决设计创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
“有”与“无”的辩证思想和“道”有密切关系。同时,老子“有”与矛盾,拓宽设计的发展道路。
“无”辩证思想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其在《道德经》第二章明确提1.“虚实动静”的审美意蕴观
出“有无相生”的看法,认为“有”与“无”两者是相互对立、相辅相“虚实动静”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体现,中国传统艺术讲
成的辩证关系。因此,“有”与“无”的辩证关系可以分为两个阶究虚实结合、动静对比的审美意蕴观。在当代设计创作中要注
段分析,即“有无相生”和“有生于无”。意这一设计原则的呈现,以增强作品的审美性。其实,设计中的
1.“有无相生”“虚实动静”蕴含着“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虚实相互转化,动静
“有无相生”出自于《道德经》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相互对立,实则虚,虚则实,“虚实动静”是两对可以互相转化的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在老子的哲矛盾对立体,这与和老子“有”与“无”辩证关系中的“有无相生”
①
学思想中,“有”与“无”是一对矛盾体,可以相互对立、相互转化,观点相合。虽然老子“有”与“无”的辩证哲学思想中并没有明确
“有”可以转化成“无”,“无”也可以转化成“有”,即随着时间和物指出设计中“虚实动静”的美学观点,但间接启示了设计美学中
质的运动发展,“有”与“无”相互对立、转化。因此,“有无相生”“虚实动静”的思想。如,在园林设计或建筑设计中,“虚实动静”
这一辩证关系蕴涵了特别丰富的哲学思想,深刻折射出社会事是创作的一大亮点,虚实的运用营造了整个作品的意蕴感。许
物的发展规律。多园林建筑营造了“虚实动静”的相互结合、转化甚至对立,影响
2.“有生于无”了人们的视觉,达到形成意境的目的,即“化实境为虚境,创形象
“有生于无”的辩证关系是“道”的体现,在《道德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