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审判与社会矛盾化解--.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刑事审判与社会矛盾化解

作者:汪楚笑欧元雕

来源:《中外企业家》2013年第1期

汪楚笑,欧元雕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合肥230036)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要以人为本,化解社会矛盾,维持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刑事审判最根本的是目的是通过惩罚犯罪来保障人权,化解社会矛盾。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在刑事审判中重打击而轻预防、重惩治而轻矛盾化解。近几年,随着司法理念的进步和刑事审判的创新,惩防并重成为刑事审判的指导思想。在党中央“深化社会矛盾化解”思想的指导下,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并制定了相关文件,指导各级人民法院具体的刑事审判工作。

关键词: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社会矛盾;宽严相济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195-02

一、强调刑事审判活动中社会矛盾化解的背景

(一)刑事审判的目的

《刑事诉讼法》第1条和第2条规定:“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刑法》第1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可以看出,我国刑事审判的目的主要为两方面: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

惩罚犯罪是刑事审判的直接目的和首要任务,保障人权、维持社会秩序则是刑事审判的根本目的。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构成了刑事审判目的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体,两者结合,不可片面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应当把两者妥善地加以协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社会矛盾及种类

社会矛盾是一直存在的,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推进社会历史的演变。从法律的角度,社会矛盾可区分为:民事矛盾、行政矛盾和刑事矛盾。民事矛盾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纠纷,比如:家庭邻里纠纷,经济商事纠纷等。这类矛盾虽比较轻微,但多比较繁琐,解决此类矛盾需要耐心细致,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行政矛盾则是普通民事主体与国家机关之间的矛盾,如行政处罚。刑事矛盾与纠纷是公民对其他公民、组织、国家的犯罪行为引发的社会矛盾或国家司法机关在裁判刑事案件过程中,由于司法失去公正而导致的刑事案件的受害人与加害人(间或是加害人)与裁决司法机关发生的矛盾和纠纷[1]。现在是一个法治的时代,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善于运用法律途径高效的解决社会矛盾。

(三)强调社会矛盾化解的背景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化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全国政法机关的三项重点工作,而深化社会矛盾化解为三大重点工作的首要任务。最高人民法院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刑事审判职能作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并向各级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的若干意见》。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传统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需要,我国对于刑事犯罪偏向惩办从严,重打击而轻预防、重惩治而轻矛盾化解。长期的严刑峻法,会使刑罚饱和,无法达到罪刑相适应,从而使犯罪人和受害人都不满意国家对犯罪的处置[2]。长期的严刑峻法虽严重打击了罪犯,但也扩大了犯罪影响甚至造成刑事审判的不公正。许多法官注重案件的法律效果,而忽视了社会效果。

二、现阶段刑事审判化解社会矛盾面临的挑战

(一)城镇化进程带来的挑战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在这一社会转型期,层出不穷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也给刑事审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城市的犯罪率高于农村,根据这一客观规律,从理论上讲,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全国总体的犯罪率就会大幅提高。社会转型期,新的社会矛盾必然出现,且矛盾更加复杂,各类犯罪都呈现出手段科技化、类型多样化、影响扩大化的趋势。这就要求法官依据事实,不断的创新刑事审判理念,最大程度的做到预防犯罪,将社会矛盾化解至最根源。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挑战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贫富差距加大使得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国民产生了悲观情绪,仇富、仇官心理普遍存在,进而自暴自弃,甚至报复社会,走上犯罪道路。目前来说,农民工是对贫富悬殊感受最为深刻的群体之一,也是犯罪率较高的群体之一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好文档 大家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