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返校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pdfVIP

2024年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返校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pdf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年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返校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无需执着于用笔墨界定中国画

杭春晓

(1)在以往的讨论中,笔墨往往被认为是界定一幅画是不是中国画的底线,

并因此形成机械概念化的判断标准。如果我们将这种判断称之为“笔墨

中心主义”,那么它的产生源于对中国画概念界定的固有思维模式——执

着于建立特定的中国画“主体身份”。

(2)这种主体性构建首先表现在“中国画”名称的确立。诚如上海市美术家

协会原副主席卢辅圣所言,中国画概念的成立,是以国度和民族文化吟

域为思维基点,当它作为“过去式”行使规约功能时,能够恰到好处地整

合形而上与形而下、内涵与外延,以保持本民族绘画传统的独立自主性。

由此可见,确立中国画的主体性,正是源于相对中国画的其他绘画种类

的界定。因此产生的后果是:一方面中国画寻找自身的存在定义,试图

与其他画种区别保持独立;另一方面,中国画的发展却不得不受制于“与

其他画种区别保持独立”的思维模式。

(3)应该说,这种“身份界定”渗透到了关于中国画的各种表述中,无论是

中国画的笔墨底线之争,还是中国画的材料之争,抑或中国画的实验之

争。在中国画领域,还因此产生了诸多关于派生问题的讨论,比如中西

融合、越民族越国际、“笔墨当随时代”、写生新生活等。

(4)这里先谈谈“笔墨当随时代”。这个观点的出发点是一种形式上的艺术

观,即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在当代要有新的变化。当然也可以简单理解

这一命题,只要是变化的笔墨就是跟随时代的。但这样理解带来的结果

是,所有创作依靠的语言形式都是不同的。在数百年的纵向历史中,以

至今天横向的空间中,所有画家的笔墨都有所差异,那么是不是可以说,

每位画家其实都是跟随时代的?如果是这样,我们还有谈“笔墨当随时代”

的必要吗?

(5)相对“笔墨当随时代”,写生新生活也应该谈谈。因为表达了当代生活的

创作,更容易让人信服创作的当代性。但是,这一命题的出发点是题材

决定论,而非艺术史本身。如果仅从表现题材本身入手确定作品所谓的

当代性,那么一幅作品只要表达了不同于以往的内容,就是当代的。按

照这个观点,我们会发现艺术史的内在线索消失了,一切再现型的艺术

都是代表当代艺术的成果。其实,这种观点从根本上是仿照西方古典再

现型艺术而产生的艺术观,它既不符合西方现代反再现型艺术的发展,

也不符合中国古典意象抒情的逻辑与脉络。

(6)之所以把以上两个观点拿出来单独说,是因为它们简单处理“中国性”

“当代性”之类的文化概念,在非此即彼的本质主义框架中衰减了文化发

展的丰富性、交互性与流动性,使之成为僵化的教条。

(7)再回到笔墨问题。笔墨是中国画史上较为重要的讨论对象之一,它往

往与表达的最终效果—笔墨品质(亦可称之为“笔性”)结合在一起,方才

有效。脱离笔性讨论的抽象化的笔墨概念是空洞而无效的。有关笔墨问

题的讨论,逐渐发展成为对“笔墨中心主义”的表态。与之相应,无论“肯

定笔墨”的初衷如何,它都会被放大。或成为主体界定之旗帜,或成为反

对者简单否认的目标。更有甚者,它还会演化出一些错误的创作观念。

诸如在工笔画创作中,为了证明自己的笔墨,转而追求轮廓线的书法用

笔。殊不知,除了书写性用笔是笔墨。勾线渲染也是一种特殊的、具体

化的笔墨,只要它能显现出毛、涩、枯、润的笔性,就不是一定要以书

入画。

(8)为什么会产生上述错误的观念?就是为了让笔墨能够成为直观而简化

的界定标准,脱离中国画史中极度丰富而具体的笔墨经验,用“以书入画”

这样直白的经验支撑已然被抽空了的笔墨概念。正如一些学者发问:如

果笔墨具有意义,那么它就应该是唯一的、中心的,具有某种指导性意义;

如果笔墨不是唯一的,那么对笔墨的评价、鉴定,在当代文化环境中,

在实验水墨中有何意义?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逻辑,原因仍然在于对中

国画本质化的主体界定——如果对这种概念化的界定没有指认意义,

那么具体的笔墨评价、鉴定也就自然丧失了价值。

(9)就中国画而言,水墨画、彩墨画之类的概念,新都市水墨、实验水墨

之类的实践,都或多或少地隐含着突破中国画传统笔墨界定的发展诉求。

中国画在当代如何发展,答案是要放下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放下对于

中国画的笔墨底线和地域界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真正意义上面对

中国画本身,而非中国画在历史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或是价值。换

一个方式来说,只有在“无中无西”“无古无今”的视域中,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9****42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