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论》二题-2019年精选文档 .pdfVIP

《读通鉴论》二题-2019年精选文档 .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通鉴论》二题

文献标识码:A

“先生理究天人。事通古今。探道德性命之原,明得丧兴亡

之故。流连颠沛,而不违其仁。险阻艰难,而不失其正。穷居四

十余年,身足以砺金石。著书三百余卷,言足以名山川。遁迹自

甘,立心恒苦。寄怀弥远,见性愈真。奸邪莫之能撄,渠逆奠之

能摄,嵌崎莫之能踬,空乏莫之能穷。先生之道,可以奋乎百世

矣。”这是唐鉴在《清学案小识》中对王夫之一生进行高度概括

的一段话,其中所说。事通古今……明得丧兴亡之故”,很容易

让人想到《读通鉴论》一书。

《读通鉴论》是王夫之一生三百余卷著述中的一部重要史学

论著,舒士彦先生在《<读通鉴论>校点例言》中说:“船山史

论两种,成于最晚之岁,盖读史有感,随事触发。初无意于为文,

故每篇皆不立题目;而于上下古今兴亡得失之故。制作轻重之原,

均有论列。”所谓“史论两种”即指《读通鉴论》和《宋论》,

两书虽然是王夫之晚年“无意为文”之文。但皆成为探历史得

失,明兴亡之故的史评名著。《读通鉴论》。顾名思义,即是以

《资治通鉴》为史实根据,阐发对历史的看法。全书包括秦一卷,

两汉八卷。三国一卷,两晋四卷,南北朝四卷,隋一卷,唐八卷。

五代三卷,共三十卷,卷末又附《叙论》四篇,述其撰作此书的

主旨。

《读通鉴论》虽然以《资治通鉴》中的人和事为评论依据,

但它的内容实际上远远超出了《资治通鉴》的范围。全书上挂下

联,既联系到战国以前之事,也联系到了五代以后宋元明三朝之

事,尤其是明代史事,几乎每卷或明或暗都有论及,“自以身丁

末运,明帜已易,禹甸为墟,故国之痛,字里行间,尤三致焉。”

《读通鉴论校点例言》故一部六十万字的《读通鉴论》,与其说

是在论历代兴亡之事,不如说是对明朝遭亡国之祸作全面而深刻

的反思,所谓痛定思痛,正是王夫之撰作此书的苦心孤诣所在。

众所周知,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

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简言之,便是“鉴于往

事,以资于治道”。此种以史为鉴的思想实际上是古今著史者之

通识,所不同者,只是由于史家所处时代的差异,各自强调的程

度往往不同而已。在经历颠沛流离的反清斗争之后,身负亡国之

痛的王夫之尤重史鉴之用,他说道:“得可资,失亦可资也;同

可资,异亦可资也。“故论鉴者,于其得也,而必推其所以得;

于其失也,而必推其所以失。其得也,必思易其迹而何以亦得;

其失也,必思就其偏而何以救失;乃可为治之资,而不仅如鉴之

徒悬于室,无与照之者也。”(《读通鉴论?叙论四》)显然,王

夫之对历史的思考,并不仅仅满足于“嘉善矜恶。取是舍非”,

重点在于要探究历史得失的深层次原因。例如,对于国家之败亡。

王夫之说道:“国家积败亡之道以底于乱,狡焉怀不轨之志,思

猎得之者众矣,而尚有所忌也。天子不成乎其为君,大臣不成乎

其为臣,授天下以必不可支之形,而后不轨者公然轧夺而无所

忌。”(《读通鉴论》卷九)由此他认为皇朝的兴亡并不是由皇帝

一人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整个统治集团的庸劣与否,因此。即使

君主鄙劣,但如果有一批智谋之臣辅佐,仍可保国家有磐石之同:

“曹盂德推心以待智谋之士,而士之长于略者,相踵而兴。孟德

智有所穷,则荀或、郭嘉、荀攸、高柔之徒左右之,以箅无遗策。

迨于子桓之世,贾诩、辛毗、刘哗、孙资皆坐照千里之外,而持

之也定。故以子桓之鄙、叔之汰,抗仲谋、孔明之智勇,而克保

其磐固。”(《读通鉴论》卷十)王夫之的这种议论,显然是有感

而发,作为晚明抗清斗争的亲历者。王夫之对明朝末季,尤其是

在抗清斗争中所出现的权庸误国、将骄兵情的这一突出问题有着

切肤之痛,故能作此深刻之论。可以说,曾经的险恶斗争经历,

造就了王夫之非同一般的见识,这是书斋学者无法与之比肩的。

回首故国的历史,王夫之实在有着太多的东西需要反思:封

建之策、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农民战争、民族战争等等,其中

任何一个皆可导致一个皇朝走向衰亡的问题,却在二百多年的明

朝历史中交替演绎,并最终导致明皇朝的大厦倾崩于刹那。因此,

对故国的痛定思痛,这些都是王夫之无法回避、必须认真思考的

问题,而在所有这些问题中。最让王夫之愤懑于胸的无疑是异族

的入侵,导致故国的最终覆亡。王夫之亲身经历了明末那场极其

悲壮惨烈的抗清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对于王夫之来说,不仅有

敌国败亡之痛,更有身边同志罹难之恨,因此在《读通鉴论》中,

王夫之表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民族情绪:他一方面极力主张“夷

夏之辨”,另一方面坚决反对民族投降主义,尤其是对本民族中

那些不顾民族气节、投敌叛变

文档评论(0)

155****66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