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籍11 跨学科主题学习(学案)-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抢分秘籍(全国通用) 带解析.docx

秘籍11 跨学科主题学习(学案)-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抢分秘籍(全国通用) 带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秘籍11跨学科主题学习

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生的基础、体验和兴趣,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地理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学习的一种方式。

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关注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师生共同发展,以物化的学习产品(如各种文本、模型、设计图等)为基本学习成果。

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聚焦真实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体现鲜活的实践特征。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包括制订学习目标、选取学习主题和内容、选择学习形式、选定学习场所、开展学习评价等环节,设计时要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联系,突出整体效果。

(1)学习目标的制订要以地理知识和方法为基础,以地理学习方式和过程为支撑,融入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重在利于学生增长知识见识、提升综合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要求。

(2)学习主题和内容主要选取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家乡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变化、乡村振兴等方面真实存在的事物和现象,设计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3)学习形式要根据学习内容适当选择,如项目式学习、单元式学习等。主题学习要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

(4)学习场所不局限在校内,要调动相关社会资源,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和社会大课堂,提高他们在真实环境下学习多学科知识并运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习评价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水平展开,充分运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等方式,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变化及学习成果等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一、选择题

【跨学科·语文】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有关于长江沿岸地理风貌的描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出自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三峡》)。下图示意三峡位置及上游某城市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两岸连山中的“山”指的是(???)

A.横断山脉 B.巫山 C.雪峰山 D.太行山

2.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现象形成有关的有(???)

①夏季,恰逢长江流域雨季,三峡段水位上涨②夏季,三峡两岸高山大量冰雪融化,河流水位上涨

③三峡河段处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④三峡河段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素”、“绿”、“清”写出了冬春时的三峡河水(???)

A.水位较深 B.水位较浅 C.含沙量大 D.含沙量小

【答案】1.B2.B3.D

【解析】1.由图可知,两岸连山中的“山”指的是巫山,B正确。故选B。

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现象有关的是:夏季,恰逢长江流域雨季,三峡段水位上涨;三峡河段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当水位高,水流湍急的时候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行,①④正确。故选B。

3.长江三峽主要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这里植被较多,河水清澈,“素”“绿”“清”写出了冬春时的三峡河水含沙量小,D正确。故选D。

【跨学科·语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仙”李白不仅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个“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图为李白行走足迹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李白的足迹多在我国(???)

A.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B.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

C.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D.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

5.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映的是(???)

A.四川省地形崎岖 B.山西省交通不便 C.云南省位于边疆 D.贵州省晴天较多

6.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李白在诗中多次提到秦岭。下列分界线与秦岭—淮河一线基本一致的是(???)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 B.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C.中温带和暖温带分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答案】4.B5.A6.A

【解析】4.读图可知,李白行走的足迹多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多在我国季风气候区,A错误;B正确;足迹地跨秦岭—淮河南北的两大地区,C错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D错误;故排除ACD。选B。

5.四川省其简称是川或蜀,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近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因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历史上人们对进出四川盆地地形崎岖、交通艰难的描述,排除BCD,故选A。

6.秦岭一淮河一线基本一致的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A正确;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B错误;是温度带中是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C错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70725602a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