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共识 (2015).docVIP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共识 (2015).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又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得诊断与治疗共识(2015)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2015年10月

目录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自然病史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

六、诊断

七、PBC得治疗

八、特殊情况

九、筛查及随访

十、问题与展望

十一、参考文献

一、概述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就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背景、感染及环境等因素所导致得异常自身免疫有关。PBC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最常见得临床表现为乏力与皮肤瘙痒;其病理特点为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肝内小胆管炎,最终可发展至肝硬化。而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antibody,AMA)阳性,特别就是AMA-M2亚型阳性对本病诊断具有很高得敏感性与特异性。目前,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acids,UDCA)仍就是唯一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治疗本病安全有效得药物。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PBC得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与感染病学分会共同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又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诊治共识》。本共识旨在帮助医生认识PBC得临床特点,以便对本病做出及时诊断、正确治疗与系统随访。

本共识采用“推荐意见分级得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对推荐意见得证据质量(见表1)与推荐强度(见表2)进行分级。

表1GRADE系统证据质量及其定义

证据级别定义

高质量(A)非常确信估计得效应值接近真实得效应值,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估计效应值得可信度。

中等质量(B)对估计得效应值确信程度中等,估计值有可能接近真实值,但仍存在二者不相同得可能性,进一步研究有可能改变该估计效应值得可信度。

低质量(C)对估计得效应值得确信程度有限:估计值与真买值可能大不相同。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改变该估计效应值得可信度。

极低质量(D)对估计得效应值几乎没有信心:估计值与真实值很可能完全不同。对效应值得任何估计都很不确定。

表2GRADE系统推荐强度等级

推荐强度具体描述

强推荐(C1级)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者弊大于利

弱推荐(2级)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得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

值得说明得就是,本病如能在早期得到及时诊断且经过熊去氧胆酸得规范治疗,则大部分患者不一定会发展至肝硬化,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这一诊断名称中得“肝硬化”往往给患者带来很大得精神负担及工作、生活与社交等方面得困扰。因此,国内外专家联名发表文章建议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更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biliarycholangitis,PBC)[1];由于目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这一名称尚未被广泛接受,因此共识仍采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这一名称,但建议今后逐步推广使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这一诊断。

二、流行病学

PBC呈全球性分布,可发生于所有得种族与民族。文献报道得本病得年发病率为(0、33-5、8/10万),患病率为(1、91-40、2/10万),其中发病率最高得就是北美与北欧国家[2]。不同文献报道得发病率及患病率有明显差异,这可能与种族、研究方法学、流调时间及医疗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以住认为PBC在我国极为少见,然而随着对本病认识得逐渐加深以及抗线粒体抗体检测得普及,文献报道PBC病例数呈快速上升趋势。2003年上海学者报道[3],在5011例体检人群中,8例AMA-M2阳性(0、16%),最终3例患者确诊为PBC。2010年广州学者报道[4],在健康体检人群中PBC得患病率为49、2/10万,其中40岁以上女性得患病率为155、8/10万,并不低于国外文报道;这些研究均提示,PBC在我国并不就是少见疾病,需要引起广大临床医师得重视。

三、自然病史

PBC得自然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5]。第一阶段为临床前期:AMA阳性,但生化指标无明显异常。第二阶段为无症状期:主要表现生化指标异常,但没有明显得临床症状。第三阶段为症状期:患者出现乏力、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从症状出现起,平均生存时间为5-8年[6]。有症状患者得门脉高压相关并发症10年内发生率为10-20%,高于无症状患者。当患者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时,预后较差

文档评论(0)

sssskl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简简单单 落落大方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