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1《鸿门宴》重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辞
名词
①诉讼的供词:狱辞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狱中杂记》
——讼词中没有写明是预谋杀人或故意杀人的,经过秋审归入“矜疑”一类,就可以免去死罪。
②口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译文:想要强加给他罪名,哪用担心没有口实。
③言辞,文辞。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可是侯生竟然没有一句话送我。
(文辞,文学)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都爱好文辞而以善于作赋被人称赞
④托辞,借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借口)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
——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
⑤命令: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近来奉了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向南一指,刘琮就投降了。
⑥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谭嗣同》
——并且带来他自己所撰写的书和诗文辞赋的稿件数册,一小箱家信托付给我
动词:
①告别,辞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现在出来,没有告辞,怎么办呢?
②推辞,不接受: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
③计较: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行大礼的人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⑶复合词:①辞令:应酬的语言、文辞。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译文:(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屈原列传》
译文: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
②辞谢:婉言道歉: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道歉
谢,xiè:动词:
①道歉,请罪: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恐怕他打碎宝玉,就婉言道歉。
②推辞,谢绝: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母亲婉言谢绝了媒人。
③辞去,辞别: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信陵君窃符救赵》
——侯生看公子的神色始终没有改变,就和朋友告别上了车。
④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
——樊哙下拜道谢,起身,站着喝了这杯酒。
⑤告诉,劝告: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多多劝告后代人啊,应该以此为戒,千万不要忘记。
⑥请问: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陌上桑》
——太守接着问罗敷:“愿意和我同坐一个车子吗?”
⑦凋谢,衰亡: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芙蕖》
——等到荷花凋谢以后,也可以算是对得住主人了。
幸,xìng:
(1)动词:①宠幸: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现在进关了,不贪取财物,不宠幸妇女,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小。
②皇帝到某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宫女们)长久的站立着,远远地凝望着,盼望着皇帝的驾临。
③希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
——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我们不好就答应你。
(2)形容词,幸运: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说》
——那么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远远不如恢复我的赋税的不幸那么严重。
(3)副词,侥幸、幸亏、幸而: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现在情况紧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四)以
1.介词
(1)表工具,“拿,用”。例: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2)表所处置的对象,“把”。例: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3)表凭借,“凭,靠”。例:久之,能以足音辨认。
(4)表原因,“因为、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表时间或处所,“于、在、从”。例: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6)表凭借,“按照、依照、根据”。例:余船以次俱进。
2.连词(用法与“而”基本相同,但不表转折)
(1)表并列或递进,“而、又、而且、并且”。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表承接关系,译为“而”或者不译。例:侧盾以撞。
(3)表目的关系,“而、用来、来”。例: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4)表因果关系,“因为”。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5)表修饰关系,译为“而”或不译。例:拥火以入。(动词+以+动词)
3.助词,作语气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例:固以怪之。
4.动词,“任用、认为”。例:皆以(之)美于徐公。
5.副词,“已经”(时间副词)。例:日以尽矣。
6.名词,“缘由,原因”。例:良有以也。
7.固定结构
(1)以为:a.认为;b.把……当作、把……作为。例: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以是/是以,“因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