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黄瓜院士”侯锋:两元一斤吃上好黄瓜,不要忘了他.docx

人物故事-“黄瓜院士”侯锋:两元一斤吃上好黄瓜,不要忘了他.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瓜院士”侯锋:两元一斤吃上好黄瓜,不要忘了他!

(侯锋)

你知道吗?中国还有个黄瓜研究所,很多人第一次知道这个研究所都犯嘀咕,“黄瓜有什么好研究的?”然而就是这个研究所,大咖云集,不是院士,就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提到黄瓜研究所,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侯锋,1985年,他一手创建了这个备受议论的研究所,人们习惯称这个研究所叫“黄瓜所”,在黄瓜所流传一件趣事,曾经该所一位工作人员“打的”,的哥一听单位名字就问出了那个经典的问题“黄瓜还弄个研究所干嘛?”

工作人员一段话,通俗易懂的道明了黄瓜所的意义:“八几年的时候,赶上过年黄瓜得卖8块钱一斤吧?现在你啥时买,黄瓜也就两块多钱一斤吧?我告诉你说,我们这黄瓜研究所啊,就是让你能吃上两块钱一斤的好黄瓜。”

80年代,八块一斤的黄瓜?那时候的黄瓜真有那么贵?我告诉大家,说少了,1985年冬,山东寿光三元朱村第一代大棚种出的黄瓜赶在冬天上市,卖出过10元一斤的“天价”,注意是1985年,也是那一年,国家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

以前黄瓜为什么贵?只需要一个数据大家就能明白:八十年代,全国的黄瓜种植总面积只有120万亩,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高,按照咱们中国人的农业技术,一个品种产量低只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不好吃,二是没有好种子,黄瓜显然属于后者。

为了让中国人吃上便宜的好黄瓜,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的侯锋就跟这种蔬菜“磕”上了,50年代,侯锋刚从学校分配到天津农科院工作,当时天津郊区种有大片黄瓜,他去调研时,正赶上黄瓜地因霜霉病、白粉病而绝产,不止农民绝望,那一年黄瓜的价格也让消费者“绝望”。

那时候,国产黄瓜品种抗病性差,一场大雨就能带来一场病,霜霉病、白粉病一起找上门来,一年就白干了,常在地头行走调研的侯锋,成为第一个开展黄瓜抗病育种工作的农学家,他的爱人吕淑珍也是农学出身,两口子整天蹲在地里,一片叶一片叶地观察,采集研究数据,人工授粉时,为了避免昆虫影响实验数据,两人用十二三厘米长的红线,分别扎住雄花和雌花,第二天一早再挨个解开,每天的工作都是如此繁琐。

夏天的时候,大棚内的温度轻松飙上40度,蹲下看瓜秧,一蹲裤子都能挤出水来,农学家的辛苦大多是相似的,在充满不确定的自然中做不确定的实验,苦苦等待不确定的结果,多年的实验后,侯锋用杂交与回交相结合的育种方法,成功地将抗病、丰产和早熟性结合在一起育成津研1-7号黄瓜新品种,国产黄瓜品种迎来第一次更新换代,后续他又育成高产、优质并兼抗多种病害的津杂1、2、3、4号黄瓜。

1985年5月,他主持的黄瓜课题组从天津市蔬菜研究所分离出来,成立黄瓜研究所,为了把科研成果尽快地送到农民手中,20年间他深入田间地头,跑遍基地,每个村从浸种、播种、定植、插架、扣纱网、授粉、浇水、施肥、采种直到收种,一遍又一遍耐心讲解每个环节。

因为他的推广,80年代才百万亩出头的黄瓜种植面积,90年代中期就发展到600万亩至今日,黄瓜成为人人吃得起的“大路菜”,侯锋院士一生都致力于黄瓜的科研和推广种植,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等等奖项,2020年11月7日侯锋院士在天津逝世,享年92岁。

文档评论(0)

爱学习的打工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助理工程师持证人

涉猎广,爱学习的打工人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23日上传了助理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