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导读.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乡土中国》导读之一:重刊序言和后记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

所讲“乡村社会学”课程的讲稿,后来在《世纪评论》陆续发表,一九四

七年列入观察丛书连缀成一本小册子。

这门小书的成因,费孝通在重刊序言和后记中说得很清楚。他开始讲“乡

村社会学”课时,由于国内没有教材,采用美国的教材作参考,觉得不

很惬意:给中国学生讲乡村社会学谈论美国乡村社会情况,当然有点不

伦不类。没办法,只得另起炉灶,凭着热情、学识和初生牛犊的闯劲,

探索着讲自己所认识到的中国乡村社会。

当然,费孝通的这种探索是有着基础的。从学术背景来看,他一九三五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曾师从吴文藻、史禄国等社会学名师;一九

三八年毕业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并获博士学位,曾师从著名人类学家马

林诺夫斯基,打下深厚的知识基础。并且,从《乡土中国》一书中,还

可以看出他对中国传统儒家经典文献熟习非常。从实践背景来看,除其

本人生于斯土长于斯地外,在本书成书前,他在广西、云南进行了大量

的田地调查工作,对中国乡村社会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体会。这

两方面的因素是他敢于另起炉灶、新开中国乡村社会学的基础。

在重刊序言中,费孝通称这本小书与其所写的《江村经济》(博士论文)、

《禄村农田》等调查报告不同。调查报告是根据调查材料对具体社会单

位的描述和分析,是微观社会学。而《乡土中国》是根据对中国乡村社

会的整体观察与研究,对中国乡村社会生活的宏观概括;是从具体社会

里提炼出一些概念,这些概念支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搞清楚

了乡土社会的这些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从这个

意义上来说,费孝通通过这本小书,提炼出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我认为,

可以提升为中国传统社会。因为,乡村社会是传统中国的基础和核心)

的基本概念体系,如差序格局、礼治秩序、长老统治等。关于这些概念

体系,既类似于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建构的“理想类型”。“理想

类型”是为了理解和说明社会而构建起来的一个精确明晰的概念体系,

其所表现的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但是,透过这种可能性,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实性。同时,也类似于美国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

特所提出的“文化模式”。“文化模式”是民族国家在特定经济地域基础之

上并渗透着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决定着该民族国家人民性格和行为方

式的共同心理取向。通过对某一民族国家“文化模式”的提炼,有助于认

识这一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和人民行为方式选择。如,本尼迪克特

通过日本民族的考察,认为日本的文化模式为“菊花”与“刀”。无疑,差

序格局、礼治秩序、长老统治等概念体系,就是费孝通所凝练出来的认

识中国传统社会的“理想类型”和“文化模式”。

在重刊序言部分,费孝通还谈到了教师的任务问题。他认为,教师的任

务不应该只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自己可以在书本上去学习,而

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这可以说是对教师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以前,我一直认为,教师不要只捧着一本教材讲,因为学生

是识字、有理解能力的,能看懂教材。教师要对所讲解课程中的每一部

分内容,都应有一个丰富的了解,这种了解是对课程(或教材)内容的

现有国内外研究状况的完整、清晰把握。在此基础上,提出你对该部分

内容的理解,并与学生共同交流分析问题的方法。看了费孝通对教师任

务的要求,反观我以前的想法,觉得对自己的要求还是不够。

《乡土中国》导读之二:乡土本色

费孝通在这本小册子中,共设计了14个小章讨论中国乡村社会,第一章就

拈出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特征:乡土本色。

他在本章开篇点题:“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虽如此点题,

但他并未对此论断进行全然肯定,他承认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从乡土本

色的基层社会中也生发出了与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由于讨论主题的限定,

他不会在本书中对这种现代化的社会形态加以分析。

无论是乡土社会,还是其他形态的社会,构成社会结构的最为基本的因子首

先是人,然后是人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把这一结论放在乡土社会中,其中所说的

人即为乡下人,所说的环境则是乡下人赖以生存的泥土。费孝通就由土字开始展

开讨论。

就我的归纳,费孝通主要从两方面对“土”展开讨论:一为乡土是乡下人的

生存保障(物质层面);一为乡土是乡下人的精神寄托(精神层面)。关于物质

层面的讨论,费孝通举了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例一:

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的问我:你们中原去

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

文档评论(0)

199****21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小学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