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

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

语文试题

2024.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最早的咏史诗出于班固之手,其《咏史》一诗铺叙提萦救父之始末,开创了咏史诗的“纪事传统”。西晋的左思和东晋的陶渊明,在史事中包裹诗人的情感,开创了咏史诗的“抒情传统”。纪事类咏史诗发扬了赋体的风格,但过度依附于史书,少有诗人独特的创造;抒情类咏史诗发扬了比兴体的长处,却总不能脱离世变之叹、兴衰之感这类刻板固定的情感主旨。而到中晚唐,诗歌创作的议论风气兴盛起来,诗开始融入更多的知识和理趣。与此同时,咏史诗的议论色彩也得以加强,诗人们开始乐于在咏史诗中发表对历史的看法,形成了咏史诗的“议论传统”。中晚唐时期的咏史诗除了多掺议论之外,其议论中还多有翻案之见,形成了咏史翻案现象的第一次高潮。

人们在讨论中晚唐咏史诗这一转向的时候,往往将其归入唐宋诗歌转型的洪流之中,当作“以议论为诗”在中晚唐呈现出萌芽状态的又一例证。但历史题材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领域,它与送别、边塞、题画等诸多题材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它直接关乎“思想”。可以说,对历史的反思与“以议论为诗”是天然的盟友。我们要考虑的,应该是中晚唐咏史诗所掺入的议论往往是带有颠覆性的,甚至对主流历史认知有所违背。而作为“以议论为诗”的典范形态,宋诗议论的基调仍是刚健中正、质朴务实并且符合主流的儒家价值观。王安石在《明妃曲二首》中提出了极具颠覆性的看法,对儒家所提倡的华夷之辨、君臣之义思想构成挑战;而欧阳修的《再和明妃曲》虽然也很具有批判性,却只批评君主不能识别贤才,与儒家尚贤思想如出一辙。当时,人们普遍认为__________。

我们更进一步认为,咏史翻案在中晚唐的集中出现,首先归因于思想领域的解放。唐代并不是一个儒学昌明的时代,唐人的思想世界带有浓重的实用主义色彩,对经典与权威的质疑成为平常之事。其次,中晚唐士人普遍面临着理想失坠的尴尬处境,文人风气开始从豪迈刚健向狂狷放诞的方向转变。很多著名诗人都有性格放肆的一面,而这与他们在咏史诗中表现出来的翻案倾向是一致的。其中等而上者,对古代的英雄事业与忠贞志节提出怀疑,代表了中晚唐知识分子普遍洋溢的磊落不平之气。再次,中晚唐社会危机丛生,稍有正义感的文人都会对朝政弊端或道德堕落加以批评,借古讽今在所难免。因对现实有过于极端的愤怒,形之于诗,则往往贯穿着同样极端化的思维习惯。在那样一个充斥着社会危机和思想异动的极端化的时代,文人的心中也会充满着相互矛盾的极端化思想,而这些都是翻案作为一种历史阐释习惯的社会根基与思想源泉。

若将中晚唐的情况比附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时段,那么最合适的对象莫过于近代,这也是咏史诗翻案现象的第二次高潮。在近代,随着乾嘉考据学的衰落,今文经学和西方新学相继成为时代主潮,而这两者作为传统儒学裂变之后的替代物,都多多少少带有功利实用的色彩,与中晚唐的实用思想与理想失坠有近似之处。思想的异动必定促使人们对历史中的是非利弊展开重新的反省,甚至出现根本性的逆转。中晚唐与近代,恰好是古代咏史诗翻案写作的一首一尾。我们用思想领域的异动与解放来解释文学作品中的思维现象,肯定不能覆盖到所有的作品,也不能具体而精准地解释每一个诗人的情况。但是,一个时代思想格局的整体变迁确乎能影响到最多数的社会成员,因此能为同类作品的集中出现寻求某种解释。我们才敢于断言:咏史翻案现象的集中出现主要与思想领域的异动有关。

思想的异动集中地体现在一个“翻”字上,即对长期居于主流地位的传统价值观进行颠覆,对符合传统价值观的历史认知与评价进行翻转,而其所颠覆与翻转的具体对象则是历代传袭下来的一些“案”。

以“翻案”二字论诗法,始于南宋的吴沆和杨万里,却与我们所说的咏史翻案现象并非同一概念。杨万里《诚斋诗话》云:

诗家用古人语,而不用其意,最为妙法。孔子老子相见倾盖,邹阳云:“倾盖如故。”孙侔与东坡不相识,乃以诗寄坡,坡和云:“与君盖亦不须倾。”此翻案法也。

杨万里所称的“翻案法”,是将前人典故加以反向化用,属“点铁成金”之法,我们姑且称之为“用典翻案”。这类翻案并非对历史事件做出新的评价,而是将古人之事与诗人自身之事相比较。这类翻案最终的落脚点在于诗人自身的生活与情感,其目的是抒情而非议论。我们所讨论的咏史翻案并不是这样。

虽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有个别以议论为其表而实则深含寄托的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3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