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气象竞赛业务发展政策规划及规章制度重点 .pdfVIP

2018年气象竞赛业务发展政策规划及规章制度重点 .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

1.综合气象观测经过几十年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促进了气象预报预测和气象科学研究重大进步,

为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生态气象的发展及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

献,显著提升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2.“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①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大幅提高。建成区域气象观测站55488个,乡镇覆盖率达到94%,比“十一五”提

高约9%。181部新一代天气雷达投入业务运行,监测覆盖率比“十一五”提高约30%。风云二号F星、G

星和风云三号C星成功发射,实现了极轨气象卫星的升级换代和上下午星组网观测能力,形成了静止气

象卫星“多星在轨、统筹运行、互为备份、适时加密”的业务格局。

②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稳定运行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综合观测系统稳定运行,自动站和雷达业务可用

性分别在99.8%、98%以上,探空系统连年均无重大故障。

③综合气象观测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全面建设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业务,观测数据的业务可用性平均达到

99%以上。实现分钟级降水产品应用

④气象观测科技创新取得重要成果。实施国家级项目52项,2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

⑤气象观测社会管理依法推进。《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管理

办法》以及10项国家标准、36项气象行业标准颁布实施。出台了150多个规范性文件。气象观测管理逐

步向法治化、标准化、社会化过渡。

3.智慧气象是新时期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智慧气象需要气象观测更加智能、标准化、信息化。

构建无缝隙、精准化、智慧型的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是气象现代化“四大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要面向业务和服务需求,抢抓智慧业态发展先机,优化布局,创新业务流程,构

建地空天一体化、内外资源统筹协作的气象综合观测业务,各类观测资料高度融合,实现综合气象观测

系统智能化和综合化。

4.基本原则

面向未来,面向全球。

需求导向,科技引领。

深化改革,提质提效。

开放合作,统筹资源。

5.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成布局科学、技术先进、功能完善、质量稳健、效益显著、管理高效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全面实现观测业务现代化,观测业务整体实力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为实现气象现代化和建设智慧气

象奠定坚实基础。

①基本实现综合化。气象要素三维实况场及天气系统实时监测产品,温度、水汽、风、水凝物等要素实

况场的时间分辨率优于30分钟,垂直分辨率100米,水平分辨率陆地达公里级、海上达10公里级,准

确率98%。

②全面实现信息化。

③初步实现智能化。

④适度实现社会化。

6.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从功能结构上由观测技术装备业务、观测数据获取业务、观测数据处理业务和观测

运行保障业务四部分组成。

7.观测业务管理实行国家、省和地市三级布局。

观测业务运行实行国家、省、地市和县四级布局,其中,观测技术装备业务和观测数据处理业务实行

国家和省两级业务布局,观测数据获取业务实行国家、省和台站三级业务布局,观测运行保障业务实行

国家、省、地和县四级业务布局。

8.构建“立体设计、一网多能”的国家综合气象观测网,形成“部门为主、行业协作、社会参与”的观

1

测新格局。

9.基本实现自动气象站全国乡镇全覆盖,西部地区、灾害易发区、资料稀疏区和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沿线

加密布设。

10.大气压力、空气流速、太阳和地球辐射等气象要素计量量值逐步溯源至国际基本单位。建立省级固态

降水、雪深、降水类天气现象、日照、大气成分等气象要素计量标准并开展检定、标校和检测业务

业务容量基本保持3倍并保持适度冗余

逐步覆盖所有观测业务使用的技术装备,确保计量校准率达到99%。

11.综合考虑观测数据准确性、软件运行稳定性、设备运行可靠性和维护保障及时性,建立观测业务质量

综合定量考核制度。推进业务管理向科学化、标准化和定量化转变。

12.完善社会力量参与装备保障的技术标准、业务规范、考核评价和监督监管制度。

13.研究与改进观测数据均一化技术,不断提高基础资料完整性与可用性。

建立国家级多源资料联合质量检验与评估业务系统,观测资料覆盖率达到100%

建立全球陆地气温、降水及亚太区海平面温度、气压、湿度和风等要素的月值均一化数据集。

14.形成观测实况分析会商制度,在Ⅱ级及以上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或重大气象服务期间,对观测产品质量

和观测结论进

文档评论(0)

158****51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