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训诂学之训诂体式所谓训诂体式,就是训诂资料存在的形式。主要有四种:文献正文里的训诂;随文释义的注疏;通释语义的专著;杂考笔记里的训诂。*在古文献的正文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贵的训诂资料。这些资料有时以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存在于正文之中,往往被人忽略。但它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的训诂,最早出现在先秦文献的正文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文献正文里的训诂,就很多了。它的体例,约有两种类型:其一,是以训诂形式出现的正文。这是很明显的训诂方法。其二,是以正文形式出现的训诂。它不以训诂形式出现,看上去好像就是正文,但实际上是一种训诂。(一)以训诂形式出现的正文以训诂形式出现的正文,有的在古书里是用原字解释原字的“同字为训”。例如:文献正文中的训诂文献正文中的训诂“蒙者,蒙也。”(《易》)这里以“童蒙”、“蒙昧”之义训蒙卦的“蒙”。(同字为训)这是用比较熟悉的义位唤起人们的注意。“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鷁(yì,一种能高飞的水鸟)退飞,过宋都。”(《春秋》)“曷为先言陨而后言石?陨石,记闻,闻其磌(tián)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鷁?六鷁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鷁,徐而察之则退飞。”(《公羊传》)《公羊传》说“陨石于宋五”的语序是由听觉开始,所以说“记闻”。先听后视便知是“陨石”落于宋地,随后“察之则五”。“六鷁”句则先由视觉开始,所以说“记见”。随后“视之则六,察之则鷁,徐而察之则退飞”。这里重在解释语序。(二)以正文形式出现的训诂就是在行文中,把训诂资料糅和在上下文里。例如:圉(yǔ,养马)人荦(luò)自墙外与之戏。子般怒,使鞭之。公曰:“不如杀之,是不可鞭。”荦有力焉,能投盖于稷门。(《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这里“不如杀之,是不可鞭”是鲁庄公告诫公子般的话,“荦有力焉,能投盖于稷门”是《左传》作者插入的话,用来解释荦不可鞭的缘故。早在两汉时代,训诂这门学问就已很发达。六经、正史、诸子和文学作品都有注释,但这些训诂资料存在于古代文献的注释中,没有独立出来。这种训诂方式就是注疏。注疏的名称很多,最初叫做“传”、“说”、“解”,也称为“诂”、“训”,后来又有“笺”、“注”、“释”、“诠”、“述”、“学”、“订”、“校”、“考”、“证”、“微”、“隐”、“疑”、“义”、“疏”、“音义”、“章句”等别名。这些名称,有的名异实同,有的意义微殊,有的互相结合成为新的名称,如“训诂”、“诂训”、“解诂”、“校注”、“义疏”、“疏证”等等。随文释义的注疏毛亨所作的系统解释《诗经》的《毛诗诂训传》,就是这种训诂最典型的样式。例如:《诗经·小雅·六月》:“比物四驪。”《毛传》:“物,毛物也。”“毛物”即“毛色”,“物”即“色”。“物”的本义作“杂色牛”讲,引申为颜色。“毛物”就是马的颜色。“比物四驪”就是按照马的毛色选出四匹青黑色的马来驾车。汉代已经“物”、“色”连用。今天“物色”当“选择”讲,也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通释语义的专著是在随文释义的训诂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训诂方式。一些训诂大师从实际的语言材料,也就是从注释书中,把被解释的语言单位抽取出来,按照一定的原则加以编纂,形成了类似后代字(辞)典的训诂专书。这种专书不仅综合了训诂的资料,为阅读文献提供了可供查检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使训诂的资料在一定的法则下系统化,有利于在这些材料的相互联系和比较中归纳出体例和理论,因而为训诂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打下了基础。这种训诂专书,影响最大的是汉武帝时就广为流传的《尔雅》和东汉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通释语义的专著(一)单释语义的专著《尔雅》、《释名》、《广雅》(二)音义兼注的专著《经典释文》(三)形音义结合的专著《说文解字》、《字林》、《玉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