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衔接”背景下的作文命制探索.doc

“教考衔接”背景下的作文命制探索.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考衔接”背景下的作文命制探索

摘要:针对近十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历史变化,结合新高考新教材时代“教考衔接”大背景的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中与学生切磋琢磨的交流,笔者对作文命制进行了相关的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教考衔接?高考作文?原创作文题

作为备战2024年高考的高三教师,笔者一直在思考和研究作文教学这一重要课题。通过梳理2004年至今这20年的高考作文命制,笔者发现其呈现出明显的防套作、宿构的趋势,由一开始的话题类作文走向材料分析、任务驱动、组合立意、辩证思考等多种命题形式,有效地避免了押题和死记硬背。同时,因为全国各地使用的教材不统一,在试题命制方面会特意避开与教材相关的内容,以照顾高考的公平性、客观性。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考评价体系的出台、统编教材的使用,我们发现,近年来,高考作文命制又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教考衔接”开始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2019年6月的高考作文话题为“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而9月开始施行的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即为“劳动”。这一单元学习任务一提出了围绕“劳动的崇高与美丽”“劳动的价值与意义”等四个方面的专题研讨。随后几年的高考作文真题更是不断辐射着与教材、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强烈信号。

这一变化给广大一线教师以莫大的安慰,多年来教考分离使课堂教学与考核评价很难形成正反馈,在教学实践中考试评价的标准也很难把握,从而对教学产生的导向性不强。在“教考衔接”的大背景下,高考作文命制拥有了更扎实的土壤、更广泛的空间,笔者也试着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探讨这一教学专题新的可为空间。

一、桴止响腾溯真题,教材为源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前后,全国卷高考作文和教材产生关联的例证随处可见,如2020年全国卷作文要求在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人物,写一篇发言稿。这个故事的叙述原型与旧教材的选修教材《文章写作与修改》的《包容》一文中第一段大量重合。

再看2020年新高考全国Ⅲ卷作文——“带你走近???(填写一个地名)”。学生如果结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的学习活动,在充分了解家乡的人和物,深入认识家乡、关注家乡的文化与风俗的基础上,就比较容易完成这样一篇极具挑战性的作文。

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材料出自《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我们知道,新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将《红楼梦》和《乡土中国》两部书的整本书阅读作为必修内容纳入教学体系中,而在高考中如何考查?2022年高考命题命制者借助新材料作文给出了一种思路,也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种启示。

二、枝头春意胜花担,教中撷芳

到了高三复习备考的最后阶段,我们应该回归到教学的本质,教会学生如何“不于卖花担上看桃李”,而是回到“树头枝底”去采撷最美的芬芳。基于这样的理念和以上第一点的启示,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文训练。

(一)教材课文的整理和衍生

笔者多年前就听过合肥一中凌洋老师的一节《鸿门宴》作文素材挖掘课,印象极深,受益颇多。从那以后,笔者就比较注意从教材中多角度地挖掘作文素材,并在实际教学中着意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和运用。比如《送东阳马生序》不仅可以用于勤学励志,也可以用于虚心求师;《游褒禅山记》不仅可以用于阐释求学之道,也可以用于印证王安石的改革的魄力与艰辛;《项羽之死》不仅有垓下悲歌、英雄意气,也有人心向背、春秋笔法……新教材的编排显然更是力图打通长期以来单篇教学的壁垒,建立文本间多重组合的可能性,这对我们从主题角度建立教材素材库更有裨益。如: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四篇政论文,都可彰显古代士人的责任担当、民本思想、文化风骨、格局视野,等等,甚至可以做跳出单元的联读思考。必修下册的《谏太宗十思疏》和选择性必修下册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可以作为“居安思危”的正反两面的论证素材。从选择性必修下册的《氓》到选择性必修中册的《玩偶之家》,我们看到古今中外的痴情女觉醒的心路历程都是那么坎坷。在这样长期的训练之后,到了高三,学生会自动进行分主题的素材整理。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再要求学生形成更高的思维——作文命制思维。学生甚至能自己结合众多模考试题进行作文命题的尝试。比如有学生在研读《中国建筑的特征》后产生了对中国建筑的兴趣,我们进行了一番交流后,发现这个话题其实可以辐射到很多方面。在笔者的鼓励下,她形成了如下三道原创作文题:

(1)梁思成说:“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请结合《中国建筑的特征》和《苏州园林》两篇课文,以及你在课外对中国建筑的了解,思考“中国建筑”与“我民族性格”“我艺术及思想”的关系,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2)纪录片《园林》解说词说:“人一方面无法摆脱人生的束缚,另一方面热爱自然乃至模仿自然,园林就是这一矛盾的产物。”实际上许多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