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
级下册表格版全册教
案
精品文档
●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写法等时间分配讲授18
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写法等
时间分配
讲授18分
练习22分
教学理念教学目标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2.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负数。
3.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
3.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1.说一说对温度的认识。
教
(1)以电视台天气预报为例,说一说某些一年中出现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等等。
(2)说一说“零下××度”是什么意思,怎样表示?
2.揭示课题
师生共同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负数。(板书课题)
学二、探索新知
学
1.教学例1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
(2)说一说: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知道什么?
流(3)让学生根据了解到的信息进行交流、讨论。
流
①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与同学分享你的知识,解答你的疑问。
②汇报交流情况、认知结果。
③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简要的说明。
2.教学例2
程(1)出示银行存折,观察存折中的数据。
程
(2)说一说:这些数各表示什么?
(3)以“500”和“-500”为例,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教学流程板书设计
课总后结
3.认识负数
(1)联系“16°C”和“-16°C”以及“500”和“-500”,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2)什么是负数
(3)讲解负数的读法。
(4)什么是正数。
(5)让学生通过观察正数和负数,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异同。
(6)关于0。
①教师可明确告诉学生: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你能写出几个负数吗?
4.做一做
指导学生完成第1、第2题。
5.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对负数有了哪些认识。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3题
四、布置作业
认识负数
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像-16、-500、-0.4、-
3,……这样的数叫负数。8
3
-16读作:负十六-500读作:负五百
3-0.4读作:负零点四-读作:负八分之三
3
8
本课时的教学,通过创设情境,以生活来引入“负数”这一概念,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讨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让学生自己捕捉学习信息,自己解决问题。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时间分配
讲授18分
练习22分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活动,参与数学,使课堂充满生机和创新活动,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3、使学生能运用负数表示简单的问题。
实物投影设备、直尺等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教48
教
0-82-+
0-82
-+
711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学2、出示例3:
学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后交流。
流(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流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