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碘量法和电解法 编制说明.pdf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碘量法和电解法 编制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碘量法和电解法

编制说明(预审稿)

一、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根据2023年12月2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23年第四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

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3]63号)的要求,国家标准《铜精矿化学分

析方法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碘量法和电解法》修订项目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负责归口,由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负责起草,项目计划编号T-610,

项目周期为18个月,完成时间为2024年12月。

1.2制定背景

1.2.1目的和意义

铜精矿是将低品位的含铜原矿石经过粉碎球磨后,用药剂浮选分离捕集含铜矿物,使铜含

量提高到一定质量指标的精矿,可直接作为铜冶炼的原料。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铜

消费国、铜加工制造业基地、铜基础产品输出国,实现了中国铜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并在世

界铜行业内充当了重要角色。随着铜量需求不断地增加,铜精矿产量也在不断增加,铜产业的

发展前景十分开阔。

1.2.2项目的必要性

铜渣精矿是在铜冶炼过程中熔炼和吹炼所产生的炉渣,经浮选方法得到供冶炼铜用的铜渣

精矿,属有色金属渣的一种。铜渣中含有大量的可利用的资源。现代炼铜工艺侧重于提高生产

效率,渣中的残余铜含量增加,回收这部分铜资源是现阶段处理铜冶炼渣的主要目的,同时,

渣中的大部分贵金属是与铜共生的,回收铜的同时也能回收大部分的贵金属。在有色金属冶炼

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数量大、品种多。有色金属冶炼废渣的成份复杂,往往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

同程度的污染。而且不少冶炼废渣中还含有可以利用的重金属成份,这些废渣弃之有害,用之

则变宝。

1.2.3项目的可行性阐述

现行国行标相关方法标准的现状:GB/T3884《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自2013年起施行以

来,已应用了超过10年;而YS/T1046《铜渣精矿化学分析方法》自2015年10月起施行以来,

也已应用了超过10年。多年来,随着来源物料的变化,样品性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成分

复杂程度增大,试验分析需考虑的干扰元素增加等情况,现行的铜精矿及铜渣精矿化学分析方

法未能很好符合目前生产厂家、市场交易双方、检测机构的要求,故标准修订整合是生产厂家、

市场交易双方、检测机构共同的需求。

1.3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所做的工作

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

司,独立法人,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的主

体。主要从事矿产品分析测试、环保检测、安全检测等业务,拥有CNAS和CMA资质。参与

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的起草,主持起草的国际标准铜、铅、锌精矿中砷和镉量的测定4项,

2

国家标准铜精矿分析方法和银化学分析方法系列标准2大项,行业系列标准6大项,参加起草

的分析检测方面的标准达30多项。实验室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科研团队,具有较强

的检测分析操作经验和深入研究的能力,拥有制定该方法必需的环境、设备。2015年被中国有

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确定为“国际标准创新研发示范基地”。1995年通过湖北省检验检测机构

资质认定(CMA),2009年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实验室(CNAS)资格。

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是我国南方从事金属材料、冶金产品、化工产品、再生资

源质量检测、欧盟环保(RoHS)指令的有害物质检测、金属材料综合利用检测与咨询、评价以

及分析测试技术研究的专业机构。先后隶属于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广

州有色金属研究院),2015年12月经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为广东省科学院属下的独

立事业法人单位。中心是一个检测设备配套齐全、检测技术完备、人员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的

检测机构。近十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项。承担国家、省级各类项目50余项,主持和

参与国家、行业标准300余项,发表专著5部,发表论文300余篇。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工作职责见表1。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