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片断赏析.docxVIP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片断赏析.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修订苏教版小学语文配套教材

新修订苏教版小学语文配套教材

语文教案

ChineseLessonPlans

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片断赏析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教育机构

编订:XX教育机构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2页

精品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片断赏析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

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语文科目,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苏教版第十一册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观书有感》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诗中不仅写了池塘的美丽景色,还通过看到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池塘中的水才会如此清澈这一现象,联想到了“人的心智,

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这一深刻的道理。

这两首都是哲理诗。我决定教这两首诗都采用“三读”的方法。三读,即“会读”、“读懂”、“读

通”。1、会读。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诗文,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

读懂。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感知诗意,然后小组交流,提出不懂的问题,统一在班级里交

流。3、读通。细细品味古诗,能读懂没一个词,每一句话。然后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为读通全文做好一切准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3页

精品教学设计

“三读”的方法,由自由到统一,再到自由,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这种学习方式,即

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我们尊重学生,充分激发了学

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地学会变为主动地会学,效果不错。

下面,我摘录课堂精彩片段。

一、《观书有感》

师:我们理解了这首古诗的意思,你能说出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呢?

生:诗中描写了一方有源源不断活水注入的清澈见底的池塘的景象。

师:诗中描写了一方有源源不断活水注入的清澈见底的池塘的景象,而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课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是朱熹读书的感受是什么?这样看来古诗写的内容与题目不相符呀!其实不然,朱熹这样的描写就是他的读书感受,只是借这样的景象告诉我们一个

道理。道理是什么呢?

生:人的心智正是由于不断地读书,不断的汲取新的知识而更加的开豁,敏锐。(机械地

搬借了学辅书上的内容。教师请这位同学说慢些,板书写下这句话。)

师:你是否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呢?(学生一脸的茫然。)

师:听清老师的问题,用古诗中语句回答。人的心智更加开豁,敏锐,就是诗中的哪句

话呢?

第4页

精品教学设计

生:(片刻才有学生举手,但是不多。教师激励学生,以数人数的方法。既而请一名中

等的学生回答。)就是诗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

师:人的心智更加开豁,敏锐就是清澈的池塘。这个暗喻他找的很好。那么“不断读书,

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就是诗中的哪句话?

生:(一下子就有了许多的学生)为有源头活水来。

师:这个暗喻也找到了。你能仿造书上古诗这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

说古诗告诉我们的道理吗?

生:人的心智怎样才能更加的开豁,敏锐呢?就需要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

呀!

师:朱熹不愧是理学家、教育家!读书后产生的感受,通过这样的形象描述写出来了。

懂了这个道理你兴奋吗?我们来读这个道理:人的心智正是由于不断地读书,不断的汲取新

的知识而更加的开豁,敏锐。

师:诗中的哪句话点明这个道理的?

生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点评:《观书有感》通篇的暗喻,学生能够从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到深刻的道理,的确很难。学生的机械的回答不是教学活动的终点,而是学生思维的新起点。教者抓住这个起点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5页

精品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进入诗文中寻找表象的依据,让学生的理解有理有据,这样就更有助于学生领悟古

诗所传达的道理。

附:阅读材料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

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

文档评论(0)

166****91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