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儿科护理学营养性贫血汇报人:文小库2024-04-27
CONTENTS营养性贫血概述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营养性贫血预防措施治疗方法与护理配合并发症观察与处理策略家庭健康教育与随访管理
营养性贫血概述01
营养性贫血是指因机体缺乏生血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而导致的贫血,通常是由于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利用障碍所引起。根据缺乏的营养物质不同,营养性贫血可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和混合性贫血等类型。定义分类定义与分类
发病原因营养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包括摄入不足、吸收不良、利用障碍和需要量增加等。其中,婴幼儿、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以及胃肠道疾病患者是营养性贫血的高发人群。发病机制营养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与造血原料的缺乏有关。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叶酸和维生素B12是DNA合成所必需的辅酶,这些物质的缺乏会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导致贫血。发病原因及机制
发病率01营养性贫血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在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营养性贫血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需引起重视。地域分布02营养性贫血的分布与地域、经济和文化水平等因素有关。在一些经济落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营养性贫血的发病率较高。人群特征03营养性贫血多发生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以及胃肠道疾病患者。这些人群由于生理需要或疾病影响,容易发生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的情况。流行病学特点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02
一般表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易感疲乏无力,易烦躁哭闹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造血器guan表现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淋巴结常轻度肿大。年龄愈小,病程愈久、贫血愈重,则肝脾肿大愈明显,但肿大程度罕有超过中等硬度者。非造血系统症状指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如消化系统症状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婴幼儿可见到镜面舌。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指标外周血象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骨髓象呈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各期红细胞均较小,胞质少,染色偏蓝,显示胞质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铁代谢检查血清铁蛋白降低、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总铁结合力增高、骨髓可染铁减少。铁剂治疗后上述指标网织红细胞数上升。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发病年龄、喂养史及血象特点等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作有关铁代谢的生化检查有确诊意义。必要时可作骨髓检查。用铁剂治疗有效可证实诊断。鉴别诊断主要与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铅中毒和慢性病性贫血等疾病相鉴别。地中海贫血有家族史,血片中可见较多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异常,红细胞脆性降低。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见环形铁粒幼红细胞,血清铁蛋白增高,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颗粒增多。铅中毒患儿多有铅接触史,可有肝、脾、淋巴结肿大、腹痛等,驱铅治疗有效。慢性病性贫血常有原发疾病表现,血清铁蛋白和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颗粒增多,铁剂治疗无效。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营养性贫血预防措施03
确保膳食中包含足够的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以及蛋白质、维生素C等促进铁吸收的营养素。如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瘦肉、鱼类、蛋黄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提高铁的吸收利用率。茶叶和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会抑制铁的吸收,因此应适量饮用或避免在餐前餐后立即饮用。均衡摄取各类营养素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避免过度饮茶和咖啡合理膳食结构建议
03注重辅食搭配在添加辅食时,应注重食物的多样化和搭配,确保婴幼儿摄入全面的营养素。01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且含有其他多种免疫活性物质,有利于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免疫力提升。02及时添加辅食婴幼儿6个月后,应及时添加各种辅食,包括含铁的米粉、肉泥、肝泥等,以满足其生长发育对铁的需求。婴幼儿喂养指导原则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营养补充建议孕期和哺乳期妇女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情,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保持良好作息和心情如动物肝脏、瘦肉、蛋类、豆类、绿叶蔬菜等,以满足孕期和哺乳期对造血原料的额外需求。增加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摄入对于铁缺乏或贫血的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
治疗方法与护理配合04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根据患儿贫血类型及严重程度,医生会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注意事项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注意药物的剂量、用法和用药时间,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家长需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药物治疗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