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农民精神文化水平考查汇报材料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汇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汇报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陈述,如果有PPT的话则更加正式,如何写一份正确的汇报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民精神文化水平考查汇报材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一直想,走入人的内心世界,去探访激跃与沉重的来处,去寻觅欢乐与悲哀的始终,以求得省己、救人、济世、兴国之道。当我完成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感到,心中的世界又明晰了几分,肩上的责任又沉重了几分,我离我的追求又近了几分。
在由学校到营地的路上我们就开始观察路旁房门两侧的春联,在劳一村又记录了不少。对联。这在机器喧嚣中的城市里已经很少见到了,然而在我们经过的农村,贴春联是过年不可缺少的习俗。
已是仲秋,带着寒凉的风在门旁的墙壁上呼呼刮过。有些对联的字迹已模糊了,有些只留下半截在风中抖着。也有很多依旧抖擞着金光,静静地紧贴着。
“迎新春事事如意,发鸿福步步高升”
“创业兴家万事成,迎春接福千秋盛”
“平安福门,富贵宝地”
“万事顺心成大业,春风得意展宏图”
绝大多数都是此类,祈求富,贵,财,运,福,寿,通,达,或者说表达一些很朴素的生活愿望。
也有很大一部分透出爱国主义精神:
“并肩靡军光华夏,携气论文壮乾坤”(注1:在笔记中“文”字看不清楚,也许有误。注2:纸坊境内驻扎有数支部队,人民离军队很近)
也有歌咏自然的:
“旭日祥云灿,春风化雨新”
在一户经济相对较差家庭的堂内有一幅联:
“云落影峰红半楼,江流远山碧千里”
见到这样的诗句,我颇感惊讶。然而这家的主人告诉我,他们并不关心诗句的内容,只是觉得好看,于是从商贩那里买下来。另一家的主人也告诉我,他们并不太关心春联的内容,是那个样就行,只是图个吉利。有很多人家在门上贴门神,贴秦琼画相,在门檐上挂照妖镜,也只好看罢了。我们看到的对联有两种,一种字是金色的,这无疑对联厂家成批量生产的,另一种是黑色的,其中有一部分是手写的。(我们从大街远远上走过,看不清黑色的对联是否是手写的)我们抽样统计了两者的数目,在随机选取的13副对联中,前者占10副,后者三副。我们估计,亲手写的对联大概占总数的1/5以下。
这让我深思了。在农村,春联所传承的,更多的只是一种几千年不变的习俗,表达的只是一种朴素的愿望,这离文化的使命差得太远太远。对联可以作装饰,但知识呢?文化呢?
罢了,罢了,几千年来又有几副春联真正写出了生命之春的愉悦与欢乐?有几幅不是在浪费笔墨?当一个知识分子只能靠死背教条来获得认同,只能靠摧眉折腰来寻求通达,只能靠写几副“平安福门,富贵宝地”的对联来混碗饭吃,他的尊严何在?他的价值何在?这难道不是不也是几千年来知识分子,乃至知识在中国大地上所遭遇的悲哀吗?
只是,由过去的在生存线上挣扎,祈求神灵赐福活命,到温饱、小康,到爱国,拥军,在过年时也只是为了好看贴贴春联,这到底也是很大的进步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正如煤的形成,百千个参天的生命的倒下,万亿年变迁与兴衰的累积,才得到那么一点点。
走近村庄的时刻,我看见两旁贴着白色瓷砖的洋房,看见大路上飞奔而过的车辆,看见田野那端隐匿在山影里的小屋,心中一阵惬意。
走进村庄的时刻,我看见房屋里灰蒙蒙的土地,成堆摆放的大米与结了蜘蛛网的房梁,看见大路一拐弯成了小径,飞扬着尘土,看见山影里的一个个有梦或无梦的心灵,顿感沧桑与悲凉。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有人告诉我们,全县一万多户,只有两三个女生上了高中。
在一家门口,我们见到一个我们的同龄人正悠闲地站着。“你上了高中吗?”他摇摇头。“初中呢?”“没有,小学毕业。”“喜欢上学吗?”“不喜欢,没意思。”“后来你就在家里做事,是吗?”“是的。”“早点上完学,回家做事,你和你的家人是这样想的吗?”“是的。”(注3:原话已不记得,这是根据所作笔记复原的对话。)
我们问一个中年妇女“村里有几人上大学?”“有几个人吧。”“现在在外面怎么样?”“唉,赚钱多呀,就那边,对,那一户,人家工资三千啊。”“他们家里人支持吗?”“有的支持啊,你看那一家,三个儿子,两个儿子上初中,一个上高中,苦得很啊,你看他的房子那么旧。”
一个收破烂为生的家庭,我们走进去的时候,一个比我们稍大的青年人正在扫地。“你上了高中吗?”“中专”“学的什么?”“电子,机械”这时我看到茶几上堆着的书,有小学的,也有初中的。一杆秤放在书边。“这是谁的书?”“我妹妹的”“她读几年级?“初一”我看见书堆中有一本《寓言故事》,轻轻一翻,里面有孟子,墨子,庄子。“这是一本好书。你妹妹喜欢读吗?”“喜欢,她就喜欢读这样的书。”“那很好。”
中午,我们又走进了一户人家,这家有一个读小学一年级的小女孩。“你喜欢上学吗?喜欢老师吗”小女孩点点头。“她的父母希望她上大学吗?”“是啊,她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