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儿科护理鹅口疮汇报人:文小库2024-04-09
CONTENTS鹅口疮概述儿科护理基本原则药物治疗及护理配合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康复期管理与随访安排
鹅口疮概述01
定义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儿童口腔常见疾病。发病原因本病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这种真菌在口腔中有时也可被发现。当婴儿营养不良、身体衰弱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时,容易引发鹅口疮。定义与发病原因
鹅口疮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和2岁以内的儿童。鹅口疮的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但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可能更易发生。白色念珠菌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如通过被污染的奶瓶、奶嘴、玩具等传播。年龄分布季节与地域性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特点
患儿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周围无炎症反应,强行剥离后ju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患儿一般无全身症状,重症患儿可出现低热、拒食、吞咽困难等。临床表现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口腔黏膜的白色斑膜特征,结合真菌涂片或培养检查结果,可作出鹅口疮的诊断。同时,还需注意与口腔溃疡、疱疹性口炎等疾病的鉴别诊断。诊断依据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儿科护理基本原则02
使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清洗口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避免长时间湿润口腔,可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轻轻擦拭口腔黏膜。注意消毒奶瓶、奶嘴等喂养用具,避免交叉感染。定期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干燥防止感染传播保持口腔清洁干燥
123如稀饭、面条、蔬菜泥等,以满足患儿的生长发育需求。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辛辣、过硬、过烫的食物,以免加重口腔黏膜损伤。避免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C等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口腔黏膜修复。适量增加维生素摄入合理饮食调整
注意患儿体温、精神状态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口腔黏膜,以免引起继发感染。防止继发感染鼓励患儿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加强免疫力预防并发症发生
药物治疗及护理配合03
ju部用药选择通常选用具有抗真菌作用的药物,如制霉菌素、克霉唑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缓解鹅口疮的症状。注意事项在使用ju部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的浓度和使用频率,避免浓度过高或使用过于频繁导致口腔黏膜刺激或损伤。同时,涂抹药物时要确保覆盖所有患处,并轻柔地按摩以促进药物吸收。局部用药选择及注意事项
对于鹅口疮症状较重或ju部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医生可能会开具口服药物,如抗真菌药、免疫增强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儿增强免疫力,抵抗真菌感染。口服药物选择在使用口服药物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注意药物的剂量、使用时间和使用方法。如有任何不适或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咨询。使用指导口服药物使用指导
疗效观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口腔黏膜白斑的消退情况、疼痛感的减轻程度等。同时,还需要注意患儿的饮食、睡眠等生活情况,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方案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医生可能会调整治疗方案。如治疗效果不佳,可能需要更换药物或增加药物剂量;如病情好转,则可能减少药物剂量或停止用药。在调整方案时,需要与医生充分沟通,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疗效观察与调整方案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04
鹅口疮患儿可能因口腔疼痛、不适而出现烦躁、哭闹等情绪反应。患儿心理特点针对患儿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应耐心安抚,利用玩具、音乐等方法转移注意力,减轻患儿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干预措施患儿心理特点及干预措施
家长在面对患儿疾病时,往往会产生担忧、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其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与家长沟通时,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同时,要倾听家长的诉求,耐心解答其疑问,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家长心理支持与沟通技巧沟通技巧家长心理支持
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健康知识普及向家长和患儿普及鹅口疮的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宣传途径通过宣传栏、宣传册、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和患儿宣传健康知识,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05
评估患儿年龄、营养状况及免疫力水平,了解易感因素。观察口腔黏膜病变程度,判断感染轻重及扩散风险。定期检查血常规指标,监测感染迹象。感染性并发症风险评估
保持口腔清洁,用弱碱性溶液如2%-4%碳酸氢钠清洗口腔。ju部涂抹制霉菌素等抗真菌药物,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或食物,以免加重口腔黏膜损伤。及时处理局部感染问题
加强患儿营养支持,提高抵抗力。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菌群失调风险。积极治疗其他基础疾病,降低感染易感性。定期检查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