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九章食源性疾患及其预防有毒藻类主要为甲藻类(Dinoflagellate),特别是一些属于膝沟藻科(Gonylaecae)的藻类。毒藻类中的贝类麻痹性毒素主要是石房蛤毒素(Saxitoxin)。该毒素为白色,易溶于水,耐热、胃肠道易吸收。其分子量为299,是一种非蛋白质毒素。石房蛤毒素是一种神经毒,毒作用为阻断神经传导。毒性很强,对人经口致死量约为0.54~0.9mg。
第九章食源性疾患及其预防2.中毒症状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唇、舌、指尖麻木,随后腿颈麻木,运动失调,伴头晕恶心,胸闷乏力等,部分病人伴有低烧,重症者则昏迷,呼吸困难,最后因呼吸衰竭窒息而死亡。无有效的解毒剂。应尽早催吐、洗胃、导泻。
第九章食源性疾患及其预防3.预防措施
(1)建立疫情报告和定期监测制度。
(2)规定市售贝类及加工原料用贝类中毒素限量。(3)做好卫生宣教,介绍安全食用贝类的方法。第九章食源性疾患及其预防四.毒蕈中毒1.毒蕈中毒常见原因蕈类又称蘑菇,是一类真菌,大多数属胆子菌纲,但也有属子囊菌纲的。常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种。分别是:褐鳞环柄菇、肉褐麟环柄菇、白毒伞、鳞柄白毒伞、毒伞、秋生盔孢伞、鹿花菌、包脚黑褶伞、毒粉褶菌、残托斑毒伞等。第九章食源性疾患及其预防2.临床表现(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症状划分)胃肠炎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恢复较快,预后好。产生此类症状的蘑菇很多,如:红菇、乳菇、牛肝菌、毒粉褶菌、橙红毒伞、毒光盖伞、月光菌、腊伞、环柄菇等。引起此型中毒的毒素种类尚不清楚。可能是一些类树脂样物质,此型多对症治疗。第九章食源性疾患及其预防神经精神型:进食后10余分钟至6小时,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尚有瞳孔缩小、多汗、唾液增多、流泪,兴奋、幻觉、步态蹒跚、心率缓慢等。少数病情严重者可有谵妄、幻觉、呼吸抑制等表现。个别病例可因此而死亡。多由毒蝇伞、豹斑毒伞等引起。毒素包括:1)毒蝇碱;2)蜡子树酸;3)光盖伞素及脱磷酸光盖伞素;4)幻觉原。胃肠炎症状和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阿托品类药物治疗第九章食源性疾患及其预防二.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1)病原:引起食物中毒常见菌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可产生肠毒素)第九章食源性疾患及其预防2)流行病学特点:A.多见于夏秋季,患病类型不完全一致B.中毒食品:中毒食品主要是肉类食品,也可由鱼虾,家禽,蛋类奶类引起肉类食品中沙门氏菌来源:生前感染,宰后污染C.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活菌数量、菌型及个体易感性第九章食源性疾患及其预防3)中毒机制污染食物消化道肠道淋巴组织小肠粘膜繁殖肠系膜淋巴结血液网状内皮系统炎症内毒素菌血症发热腹泻第九章食源性疾患及其预防4)临床表现:多为急性胃肠炎型:潜伏期12~24小时,突然恶心,头晕、头痛、寒战、冷汗、全身无力,呕吐,腹痛,腹泻(黄色或黄绿色水样便为主),发热,重者有寒战,惊厥,抽搐与昏迷,病程3~7天,预后良好。其他类型:类霍乱型,类伤寒型,类感冒型,败血症型。第九章食源性疾患及其预防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1)病原:副溶血性弧菌A.嗜盐,3.5%的含盐培养基上生长良好。B.对酸敏感,普通食醋中5分钟可杀死。C.对热抵抗力较弱(90度1分钟可杀灭)。D.溶血,致病性与溶血能力平行。E.可产生耐热的溶血毒素,毒素除溶血外,有细胞毒、心脏毒、肝脏毒及致腹泻作用。副溶血性弧菌在蔗糖琼脂(TCBS)平板上的典型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湿润、稍混浊、半透明,多数具尖心、斗笠状,蓝绿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