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 福建专版 中考 化学《模块1 第2课时 碳和碳的氧化物》习题课件.pptx

25年 福建专版 中考 化学《模块1 第2课时 碳和碳的氧化物》习题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模块一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第2课时

碳和碳的氧化物;基础巩固

1.【新情境】[2024晋城模拟]我国新型核燃料“龙珠”外壳为石墨,可耐1900℃高温,这说明石墨具有的性质是()

A.硬度大 B.熔点高

C.密度小 D.有光泽;2.[2024厦门三模3分]福建籍科学家谢素原光荣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专注于碳簇化学研究,通过化学技术得到C50、C66、C68等新型富勒烯。下列关于C50、C66、C68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相对分子质量都相等

C.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D.完全燃烧时都只生成二氧化碳;3.[2024菏泽中考改编]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切割玻璃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冶炼金属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作除味剂

D.干冰升华吸热——人工降雨;4.[2024西安三模改编]在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中,下列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的低碳行动方案不合理的是()

A.衣——尽可能选择华美、艳丽的面料,不用考虑其他

B.食——提倡光盘行动,降低食物垃圾的产生和处理等

C.住——及时关闭待机电源,使用节能家电等

D.行——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短途出行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等;5.[2024南宁模拟]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验证,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6.实验室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装置如图(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如下:①连接好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入试剂并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④打开弹簧夹,缓缓通入CO2,先点燃___(填“A”或“B”)处的酒精喷灯(或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⑤点燃另一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内出现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CO具有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⑥关闭弹簧夹,熄灭两处的酒精喷灯,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________

(填“需要”或“不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

7.[2024???庆二模]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用Y形管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不涉及对比实验

B.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C.实验中观察到a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

D.Y形管右侧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8.[中考能力点·信息加工]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自然界中,天然金刚石较少。人工合成金刚石通常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才能进行。近期,科学家在一个标准大气压、1025℃条件下,将硅融入镓、铁、镍组成的液态金属中,通入甲烷(CH4)气体,硅(Si)与甲烷反应生成四氢化硅(SiH4)和石墨(C),石墨在液态金属表面转化成金刚石薄膜,其转化过程如图1和图2。金刚石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和高度的化学稳定性,在很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1)从宏观上看,甲烷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从微观上看,金刚石由_____________构成。

(2)图1生成石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刚石薄膜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2024惠州三模改编]我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大国担当。丁仲礼院士认为“碳中和”是让人为排放的CO2被人为努力和自然过程吸收。;Ⅰ.碳排放

(1)查阅图1,动植物呼吸___(填“能”或“不能”)释放CO2。

(2)目前,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Ⅱ.碳中和

(3)自然吸收:查阅图1,CO2的自然吸收途径有_____(填图中序号)。;(4)人为努力:工业上一种利用NaOH溶液实现“碳捕集”技术的流程如图2所示。

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_________加剧。;②高温反应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③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④以“CO2捕捉室能否用饱和澄清石灰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云一就是云一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