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枣儿》教案设计.pdf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枣儿》教案设计.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枣儿》教案设计

《枣儿》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枣儿》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话剧小品。这篇课文通过老人

和男孩围绕“枣儿”展开的对话,展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思

念,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话剧这种文学体裁具有独特的

特点,它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和表情来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

和表达主题思想。

1.人文主题

《枣儿》所体现的人文主题是对亲情的渴望与呼唤,以及在时代变迁中

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坚守。剧中的老人和男孩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着亲人的

缺失,他们对亲情的渴望通过简单的对话和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老

人多次提到儿子小时候吃枣儿的情景,那是他对往昔亲情时光的怀念;男孩

寻找父亲,也是对父爱的一种强烈需求。这种情感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普遍的

共鸣性,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家庭成员之间的分离

和疏远现象逐渐增多,人们对亲情的珍视和渴望也愈发强烈。

2.语文要素

(1)把握话剧的情节与结构。话剧的情节相对集中,通过老人与男孩

的对话展开多个场景,结构上有一定的层次。例如,开始时男孩的出现打破

了老人的孤独,两人围绕枣儿展开交流,这是情节的开端;随着对话的深入

,老人回忆儿子,男孩讲述对父亲的思念,情节逐渐发展;最后男孩离开,

老人继续孤独地等待,形成了情节的高潮与结局。学生需要学会分析这种情

节的发展脉络,理解每个情节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2)品味话剧的语言特色。话剧的语言要求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

。在《枣儿》中,人物的对话简洁明了,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比如老人说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表面上是在说枣儿的卖相不好,实际上暗示

了自己如同枣儿一样,被儿子遗弃的孤独与失落。学生要学会品味这些看似

简单的语言背后所隐藏的深刻情感,以及如何通过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够准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翘首”“蓦然”等。

(2)理解话剧的基本要素,包括舞台说明、人物对白等,能够分析话

剧的情节结构。

(3)掌握话剧语言的特点,学会品味富有深意的台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析话剧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文中所表达的对亲情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引发学生

对家庭、亲情的思考。

(2)感受时代变迁对人们生活和情感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分析话剧的情节结构,理解老人和男孩的人物形象。

(2)品味话剧语言的丰富内涵,把握作品的主题。

2.教学难点

(1)理解话剧背后所反映的时代变迁对人们情感的影响。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亲情、故乡等主题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阅读《枣儿》的相关评论和研究资料,深入理解教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话剧的视频片段、作者简介等内容。

(3)准备与话剧主题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2.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阅读话剧文本,标记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2)查找作者孙鸿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与话剧情节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例如

,在讲解老人对儿子的思念之情时,可以播放一段孤独老人坐在院子里的视

频片段,配上低沉的音乐,营造出一种思念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

2.朗读法

分角色朗读是话剧教学的重要方法。让学生分别扮演老人和男孩,通过

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情感和语气。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指导,纠正读

音、语调等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3.问题引导法

教师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话剧的主题、情

节和人物。例如,“老人为什么对枣儿有着特殊的情感?”“男孩寻找父亲

的背后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主

动探究。

4.小组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

文档评论(0)

老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老铁的文档,大众的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