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EngineeringMicrobiology

学分:3

学时: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践0学时

先修课程:环境学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修读学期:第4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功能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中主要微生物类群;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与遗传变异、生长繁殖、生活条件等;微生物生态;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原理;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课程目标1-专业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系统地了解微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理论,掌握微生物在环境中所处的地位、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在物质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利用微生物为环境保护服务。

课程目标2-专业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对环境问题中的微生物所起作用和所处地位有深入了解,针对一定的环境问题提出可行的微生物解决方案。

课程目标3-综合能力方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对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来源、形成机制、危害等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微生物学原理。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1.2能够将专业知识有效地用于解决复杂环境问题。

课程目标1

H

4.1掌握先进研究理念和多学科综合方法并进行科学研究。

课程目标2

H

12.1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掌握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和前沿动态,能够紧跟学科发展趋势,不断更新知识、拓展能力。

课程目标3

L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绪论

内容:环境与环境工程面临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与微生物;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微生物的概述。

要求: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了解微生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了解微生物学发展的历史,对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与地位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

集中讲授

课程目标1,2,3

2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内容: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病毒的繁殖;病毒的培养;病毒对物理、化学因素的抵抗力及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

要求:掌握病毒的形态大小、化学组成及繁殖过程等特征,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及井水处理时的去除情况,了解病毒的分类、检测及培养方法。

4

集中讲授

课程目标1,2,3

3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内容:细菌;古菌;放线菌;蓝细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和支原体。

要求:了解细菌的个体形态与大小,掌握细菌的细胞结构;运用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掌握细菌在明胶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了解细菌的物理化学性质,掌握细菌表面电荷和等电点;运用细菌的染色原理及染色方法。熟悉古菌的特点及分类;掌握放线菌的形态和大小、菌落形态、放线菌的繁殖;了解蓝绿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和支原体。

6

集中讲授

课程目标1,2,3

4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内容: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藻类;真菌。

要求:掌握原生动物的一般特征及胞囊;运用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的分类判断污水生物处理状况;掌握藻类的一般特征、分类及各门特征简介;掌握酵母菌的形态和大小、细胞结构、繁殖、培养特征;掌握霉菌的形态和大小、细胞结构、繁殖方式、菌落特征;熟悉伞菌的基本特征。

6

集中讲授

课程目标1,2,3

5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内容:微生物的酶;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要求:掌握微生物酶的组成结构、活性中心、分类与命名、催化特性、影响酶活力的因素;理解微生物的化学组成;运用微生物的营养物及营养类型,碳氮磷比,微生物的培养基;掌握培养基的类别;掌握微生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方式;掌握微生物的产能代谢及一些概念;了解微生物的发光现象;掌握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4

集中讲授

课程目标1,2,3

6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内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微生物的生存因子;其他不利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菌种的退化、复壮与保藏。

要求: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基本概念;掌握微生物的生长曲线;运用细菌生长曲线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和微生物生长的测量方法;了解微生物的生存因子(温度、pH、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太阳辐射、水的活度与渗透压、表面张力);了解其他不利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紫外辐射和电离辐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