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兴趣目标在现代GPS定位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解析 .pdfVIP

创设兴趣目标在现代GPS定位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解析 .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设兴趣目标在现代GPS定位技术课程教学中的

实践与探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先进的GPS定位技

术已在全世界的各个行业得以广泛使用,关于GPS的学习和研究已成为世界各

国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GPS定位技术的教学从教师的准备、兴

趣目标的创设、学生的准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实践、实践成果的科学评价

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关键词]GPS技术兴趣目标实践评价

一、引言

自1957年10月人类把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送人太空以来,空间科学即以

非常迅猛的速度发展。20世纪60年代问世的地球人造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到

70年代已发展为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它是由美

国建立的一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利用该系统,用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全

天候、连续、实时的三维导航定位和测速;另外,利用该系统,用户还能够进

行高精度的时间传递和高精度的精密定位。GPS定位技术从问世之初取代常规

大地测量和工程控制测量,发展到目前,它已渗入工程测量、地籍测量、交通

管理、导航、地理信息系统、海洋、气象和地球空间研究等许多领域。差分

GPS(DGPS)与相位差分GPS(RTK)技术,实现了高精度实时动态导航与定

位,可以在一个瞬间获得厘米级精度的测站坐标。GPS全站仪己经向传统的全

站仪发起了挑战。GPS定位技术日益广泛应用,使它成为测绘专业类学生的一

门必修课程。

GPS定位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使得GPS定位技术人才的需求出现

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中各部门对GPS定位技术人才的需

要,如何尽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测绘科技人才,正日益受到各学校的重视。但

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手段、方法等软硬件的差异,要真正完

全全面的开展GPS定位技术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该技术,必须通过强有力的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把理论和实践强有力的结合在一起,

安排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本人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

验中,探索出一条适合现代教育新理念的教学方法。

二、GPS定位技术教学中教师的准备

GPS定位技术是一门涉及物理学、电子学、数学、计算学、测量学等集合

多门类、多学科、多技术的现代新技术、新方法。作为指导教学与实践的教

师,除了具备专业教学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与该项技术所涉及学科的知识结

构。

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是进行授课的基本前提,而在实践过程中仪器的正确

操作使用,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的熟练运用,各种问题的判断处理,处理结果

的质量检验以及相应应对措施等技能要求,就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没有对各厂家GPS接收机及相应处理软件的深入了解和熟练运用,没有较强的

分析处理能力,就很难达到很好的指导学生学习的目的。

鉴于教与学的互动性要求,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实践与教师教学课时安排的

科学性与合理性,每一环节务必做到恰到好处。在教学实践中,要紧密结合教

学大纲,合理规划、精心制定授课计划,既要满足正常的授课课时要求,又要

保证有足够的课时用于学生的仪器操作、布网、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内业处

理、处理成果的质量检核等实践内容,同时还要保证一部分机动课时用于学生

资料收集、汇总、归纳,课堂自讲,交流,讨论等。本人结合自己教学实践,

给出如下课时安排及课时分布比例:

文档评论(0)

132****625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