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中的实证方法与审美批评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作为科学、客观方法的实证是与纯属精
神活动的审美批评相对立的。其实,实证方法绝不是纯然地只关注事
实的求证而排斥审美的批评方法,实证过程就包孕着一定的审美批评
成分。同样,真正的审美批评又是包含着实证精神的批评。缺乏实证
的审美只能使批评滑入主观臆断的泥潭,从而使研究失去扎实稳健的
可信度。对实证方法与审美批评关系的片面理解,与我们头脑中根深
蒂固的关于“文学史”与“文学批评”观念的划分与看法不无关系。
法国实证主义哲学的创立者孔德在其《实证哲学教程》中鲜明地
提出,哲学的基点就是“实证”,即科学的精神和方法。从本质上说,
就是以“确凿的事实和这些事实之间确实的稳定关系为基础”,“强
调事实,强调对事实的观察分析,强调寻找事物的变化规律,强调发
现同类事物的共性”①。这种实证的思想精神和方法对此后的人文社
会科学研究,尤其是对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它不仅对比
较文学这一学科的兴起与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成为法国学派
影响研究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以至于人们一提到法国比较文学,首先
想到的便是实证方法。其次,实证方法不再仅仅为法国文学研究所独
有,而是成为超越国界的一切学术研究所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不
再是严格的国别概念,而是体现一种空间性或区域性的概念,更准确
地说是一种方法论的属性概念”②。
就比较文学而言,实证能够成为法国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最重要的
方法,除实证主义传统的影响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众多学者对以
往文学比较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比较文学学科理性认知的结果。法国
学派第一位代表人物巴登斯贝格在《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的著名论
文中,对他之前150年里人们对文学“比较什么”和“如何比较”的
问题提出了质疑。他明确指出:“仅仅对两个不同的对象同时看上一眼
就作比较,仅仅靠记忆和印象的拼凑,靠一些主观臆想把可能游移不
定的东西扯在一起来找类似点,这样的比较决不可能产生论断的明晰
性。”这种比较不过是“那种没有价值的对比”,是“那些隐约相似
的作品或人物之间进行对比的故弄玄虚的游戏”③。用今天的话说,
他坚决反对把比较文学变为不同文学作品之间无原则的瞎比,更反对
不同文学作品之间进行空泛的无来由的所谓审美分析。为了使比较文
学不致陷入不着边际的空谈,巴登斯贝格开始身体力行地进行欧洲各
国文学之间渊源与影响的实证性考察,认为只有这种对细微迹象的实
证考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获得的切合实际的结论,才能把比较文学
整顿为一门科学的、符合文学史的最严格的要求的学科。这一做法为
此后诸多法国学者所推崇。梵·第根明确提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
个分支”④,并把精细和准确的考证规定为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坚
信如果没有这种精细的考证,比较文学便只能给人们一些近似之说和
空泛的概论。梵·第根所以持比较文学属于文学史的分支的观点,除了
想避免研究中的“近似之说”和“空泛的概论”的毛病外,还基于下
面这样的考虑:“它可以在各方面延长一个国家的文学史所获得的结果,
将这些结果和别的诸国家的文学史家们所获得的结果联在一起,于是
这各种影响的复杂的网络,便组成了一个独立的领域,它绝对不想去
代替各种本国的文学史:它只补充那些本国的文学史并把它们联合在一
起。同时,它在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之上,纺织成一个更普遍的文学史
的网。”⑤伽列也强调“并非随便什么事物,随便什么时间地点都可
以拿来比较”,如果仅把相似的东西罗列在一起,就有可能造成任性
的、虚构的、空洞的对比,而不是从文学作品本身去寻求它的发展过
程与发展规律。他宣称,比较文学重在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和
作品之间“曾存在过的跨国度的精神交往与实际联系”,从这个意义
上说,“比较文学不是文学的比较”⑥。基亚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比较文学是国际间的文学关系史”⑦的著名观点。上述认识决定了
法国学者对实证方法的看重。
客观地说,法国比较文学有其自身无法避免的局限性,但法国学
者在实证方法的引导下对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的完备与规范上所做出的
扎实稳健的种种努力,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与科学严谨的学风,于
比较文学的规范发展贡献巨大。难怪美国学者勃洛克不无感慨地说,
没有巴登斯贝格、梵·第根、阿扎尔与伽列这些“法国比较文学大师在
半个多世纪内作出的努力”,“可能今天就不会有叫‘比较文学’的
一门学科”,更“不太可能有比较文学研究近年来在美国和其他地方
的蓬勃发展”⑧。
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