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苏州城区河网
属阳澄淀泖河网一苏州城区包括平江、沧浪、金阊、吴中、相城、高新区和工业园区等7个区,面积1650平方千米。其中城市中心区西、南以江南运河为界,北至沪宁高速公路.东至苏嘉杭高速公路.面积77.6平方千米。城市中心为古城区,以环城河为界,古城区面积14.2平方千米,即古代姑苏城、平江城。
地质地貌苏州城区河网位于东经120°32?120°36、北纬31°16?31°21,地处以太湖为中心的浅碟形平原低部,地势平展,西南部多小山丘,城区内有东洞庭、西洞庭、七子山、天平山、灵岩山、穹窿山、邓蔚山等,其中穹窿山峰顶海拔342米,为苏州市最高峰。地势自西向东缓缓倾斜,东部地势低洼,地面高程3.5-5.0米,局部低于2.0米。区域地质属下扬子准地台.类型为基岩、山丘冲积湖泊平原、人工堆积地貌和湖沼低地工程地质区,绝大部分地区为第四纪沉积的黏土。
气候水文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市区多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8.8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9.8摄氏度。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089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约占全年的70%,包括时长量大的梅雨和时短雨强的台风雨。苏州枫桥站多年平均水位2.82米.历史最高水位4.37米(1954年),历史最低水位1.89米(1934年)。
河流水系苏州城区河网水系极其发达,河流纵横交织,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脍炙人口,是对苏州城区河网河多、桥多、“小桥、流水、人家”特色的绝妙描绘。苏州城区河网东通金鸡湖、黄天湖、独墅湖.西连太源,南达澹台湖、石湖.北邻阳澄糊,江南运河从西北向东南绕城而过,与古城区外城河相连。
苏州古城区河网是江南河网的起源。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建姑苏城,即今苏州古城区,立水陆城门各8座,引城外塘河8条,与护城河贯通,八水门和八塘河即齐门外元和塘、娄门外至和塘、相门外相门塘、行门外行门塘、盘门外西塘河、胥门外胥江、阊门外山塘河和金门外上塘河,构成外城水网。吴王夫差欲图北上争霸,役夫开凿苏州经望亭、无锡至奔牛达孟河的江南运河,总长80多千米,为江南运河最早开挖段。公元前248年楚春申君黄歇封闭苏州城胥门水门.增辟莉门水门,以分泻胥江水势,增辟东排出路,并整治城内河道,使河水贯通全城,绕流城厢经水门循环出入,初步形成城内水网系统。至宋代已形成较完善的水网规模。据现存南宋绍定二年(1292年)所刻的《平江图》石碑(宋称苏州为平江府),当时苏州城内主要河道有东西向横河”12条,南北向“直河”5条,街道与河道平行,水陆相邻、前街后河,为双棋盘式网状布局。
此外,还有69条支河与之沟通,城内河道总长达82千米。稠密的河网加上城墙、水门的挡控,构成当时城内抵御外敌入侵的防御工事和交通设施,也是防洪排涝的城市基础设施,使城内涝水通过四通八达的网状河流调节,能很快地排泄出城。若遇外来大水,则关闭水门,拒洪水于城门之外,从而减轻城内水害,开创水利为城建服务的先例。后经元、明、清三朝的变迁,苏州古城区内河道有所萎缩、减少,其间明泓治六年(1493年)、嘉靖元年(1522年)、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万历十五年(1617年)曾4次较大规模拓浚,至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尚有“三横四直,历史上曾多次疏浚,但内城河仍不断萎缩,苏州八条河虽仍汩汩而流,但水门因年代久远大量损毁仅留存盘门一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于1950年、1952年、1956年、1958年、1965年,曾多次进行较大规模的拓浚修建驳岸。在“文化大革命”10年期间,城市河道被填平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被改造成“防空洞”。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重新开挖被填没的河道(如临顿河),进行较大规模的疏浚和清淤。同时,积极改造和扩大市内地下排水管道,临河砌筑防汛墙,并实施古城区包围和城市中心区大包围方案。河口建闸38座,建造小型排水泵站41座,新建防洪墙、加高加固驳岸、拓浚河道等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提高了苏州古城区的防洪、排涝和蓄水能力。
苏州古城区河网河道总长35.12千米,其中包括“三横三直”主河道,合计长18千米,三直为学士河(长3.2千米,宽5米)、临顿河(长2.4千米,宽3~10米)、平江河(长2.85千米,宽5~6米)。“三横”为桃花坞河(长3.12千米,宽5?6米)、干将河(长3.1千米,宽5米)、道前河一十全河(长3.33千米,宽5~6米)。另外还有24支河道,计长17.12千米。古城区的“三横三直”连同外(环)城河形成苏州古城区“三横三直一环”完整城区河网体系。古城区外围也是苏州中心城区.江南运河从苏州市过境,通过上塘河、胥江、大龙港等河道与外城河相通,西北部和东北部的河道以入流为主,有十字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