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第75首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

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第75首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年级下册第75首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南宋·辛弃疾古诗词曲梳理写作背景1重点注释2作品主旨3理解探究4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中秋夜,是一首即席寄兴之作。当时辛弃疾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他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但都未被采纳,所以只能以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愿。教材原文参考译文理解赏析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娥①:被白发,欺人奈何?一轮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夜空。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我白发渐渐增多,好像故意欺负我,又能怎么办呢?内容理解: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想到自己功业无成、白发已多,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教材原文参考译文理解赏析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娥①:被白发,欺人奈何?一轮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夜空。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我白发渐渐增多,好像故意欺负我,又能怎么办呢?词句有力地表现了英雄怀才不遇的苦闷与悲愤。修辞:“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作刚刚磨过的铜镜,月轮转动,暗示着时光的流逝。教材原文参考译文理解赏析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②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人们都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清辉更多。内容理解:运用想象,抒写作者的豪情壮志,他要趁着美好的月夜,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瞰祖国的山河。为了使月光更清楚地照亮祖国大地,词人想象上天砍去那些婆娑的桂树枝叶,表现了词人的政治理想和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教材原文参考译文理解赏析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②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人们都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清辉更多。写作手法:象征,“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以斫桂枝给人间更多月光象征扫清朝廷中阻碍北伐的人,把更多光明给广大人民。“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①娥:即嫦娥,传说中月宫的仙女。②斫:砍。重点注释这首词通过神话传说表达了词人老而无功的悲愤,以及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地的政治理想。作品主旨1、作者在词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了奇妙的想象。请作简要分析。理解探究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在词中展开了奇妙的想象:以重新磨光的飞镜喻月之亮,更想到了举杯邀嫦娥,向她诉说心中的不平;还想到了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瞰大好河山,再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辉洒满人间。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作者感叹“白发欺人”,是抒发壮志未酬的忧伤;“俯瞰山河”,表达了作者对故国家园的怀念;“斫去桂树”,寓有铲除一切黑暗势力的宏愿。3、“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词句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和言,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4、请简要分析这首词托物言志的写法。这首词由咏月而问月,借咏月来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将问月的情趣与隐喻的含意融为一体。

文档评论(0)

136****75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