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高级中学中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实施.pdfVIP

虹口高级中学中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实施.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虹口高级中学中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实施

中华传统文化近来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或者说是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

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发自内心的感觉。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它蕴含的道理既亲切又高深,既温馨又高远,它们是民族凝聚力、团结力和认同感

的所在,是民族情感的载体。它与我们今天正面临的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使命,不但不相左,而且还是促进力,是推动社会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一个

民族同自己历史对话的手段。

2004年,上海市确立了以弘扬民族精神为核心的德育主题,同年9月我校就开

始在高一年级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以此进行有虹中特色的新时期德育途径、德

育方法、德育内容的探索研究。

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构建背景

二期课改将一期课改的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板块调整为基础课、拓展

课和研究课,使之更有利于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的素质教育。在这其中,开设拓展课是很重要的环节。

在中国,“文化”亦是一个古已有之的词汇,其涵义为“以文教化”,侧重的

是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等精神领域的活动。这一功能在今天更多的是依

赖教育机构来实现。而且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这种“以文教化”的

作用则显得更为重要和不可或缺了。

毋庸置疑,当历史迈入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生存挑战也越来越严峻。

其中既有高科技的挑战,又有生态危机、道德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

战。要让我们的学生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不至于迷失自我,在高科技的信息时代不

至于被异化而失落精神的家园,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着眼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

建设,着眼于从文化领域,特别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浇灌青少年的

心灵之花。党中央明确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论述

为新时期学校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工作指引了发展方向。

传统文化是指那些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

行为方式等,它们浸润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传承发展生生不息,成为了我们德育工

作永不枯竭的教育素材。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传统文化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

产,是整个民族文化的基础部分。而我校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宗旨即在于通过

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

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学生的

可持续发展奠定深厚的大中华文化底蕴。

-1-

二、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对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

选择传统文化内容的出发点;

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老师们非常注重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刻画,在传

统文化中寻找最能体现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内容。

2、杜维明先生说:“真正的挑战就是,不仅要有志向、有勇气理解那种扎根于

不同轴心文明的‘彻底异己者’,而且要有智慧把传授的文化转变成为学习的文

化,这种转变是把我们的自我知识从局部关怀提升为全球关怀的一条途径。”只有

将民族传统文化置于世界发展的潮流中思考,我们才能真正对传统文化做出合适的

评估。鲁迅先生说:“不能革新的,也不能守旧。”对于课程资源的选择,我们思

考着时代的呼声。

3、关注课程开发过程中与八大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

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的交叉衔接,将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与学习领域、学

习过程相互耦合,这是我们选择相关学习资源的又一项重要原则。

课程内容体现出精神追求

1、课程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刚毅进取、自强不息的君子人格与修身精

神。

孔子用“仁”字来界定“人”字,孟子讲得更细,提出“仁、义、礼、智”四

端,并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说“涂之人可以为禹”,陆象山更进一步提出

“不识一字也要堂堂做一个人”的口号。中国人大都接受这种看法,人所以为人,

不在于是否有知识、有地位、有财富,而在于个人的抉择与修养。

2、课程鼓励中华传统文化万物和谐的精神。

儒者讲“人与天地万物一体”,讲“不剪窗前草”,讲仁爱之心遍及鸟兽、草

木,讲“民吾同胞,物吾与也”,都是十分鲜明的例证。这表明,中国的人文精神

不与自然相对立,不强调人类中心主义以及对自然的宰制、占有或无视动物、植物

的存在;相反,

文档评论(0)

132****66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初中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