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B05
备案号:54233-2017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2556—2016
转抗虫基因大豆对大豆食心虫抗性鉴定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forevaluationofthegeneticallymodifiedsoybeanresistancetosoybeanpodborer
2016-12-09发布2017-03-01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22/T2556—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洋洲、李启云、杜茜、郭东全、张云月、董英山、高月波、张正坤。
1
DB22/T2556—2016
转抗虫基因大豆对大豆食心虫抗性鉴定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转抗虫基因大豆对大豆食心虫抗性鉴定的田间抗虫性鉴定、室内抗虫性鉴定、注意事项、结果分析和报告编写。
本标准适用于转抗虫基因大豆材料、品系、品种等对大豆食心虫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大豆食心虫soybeanpodborer
以幼虫钻蛀豆荚为害籽粒的鳞翅目(Lepidoptera)小卷蛾科(Olethreutidae)的大豆害虫。2.2
植物抗虫性plantresistancetoinsects
同一种植物在害虫为害较重的情况下,其中某些植株能避免受害、耐害或虽受害而有补偿能力的特性。
2.3
人工接虫artificialinsectinfestation
在适宜条件下,将特定发育时期或虫态的供试害虫释放到大豆植株上。2.4
孵化hatch
大豆食心虫完成胚胎发育后幼体破卵而出的过程。2.5
虫食率percentageofdamagedseeds
大豆食心虫危害所致破损籽粒数占总粒数的百分率。2.6
抗虫性鉴定evaluationofresistancetoinsect
通过人工接虫方法鉴别转抗虫基因大豆对大豆食心虫抗性水平的过程。
3田间抗虫鉴定
3.1鉴定方法
3.1.1大豆食心虫发生前期,利用对大豆食心虫无影响的方法趋避其他害虫,一周后罩网鉴定。
3.1.2将规格为120cm×60cm×80cm的纱网罩于待鉴定的转基因大豆地块上,每笼1种样本,共12株。每种样本3次重复。
3.1.3在大豆食心虫盛发期(大豆鼓粒期),每笼接入5对健康大豆食心虫成虫。
2
DB22/T2556—2016
3.2调查方法
大豆成熟后,每笼样本单收单晾干脱粒,调查虫食粒数,将调查结果记录在附录C中。
3.3数据统计与分析
3.3.1计算虫食率
按公式(1)计算虫食率
pn100%
N.....................................(1)
式中:
P——虫食率,即虫食籽粒数占调查籽粒数的百分率。
n——虫食籽粒数;
N——总调查籽粒数。
3.3.2统计分析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将转基因材料与受体材料和对照材料进行多重比较。
3.4抗性评价标准
抗性等级
虫食率/%
抗性类型
1
0≤P≤5
高抗(HR)
2
5<P≤10
抗(R)
3
10<P≤15
中抗(MR)
4
15<P≤25
感(S)
5
25<P
高感(HS)
3.5重复鉴定
所有供试材料需进行2年重复鉴定。
3.6抗性评价
根据抗性鉴定结果,对鉴定材料进行抗虫性评价,以抗性最低级别为准。
4室内抗虫性鉴定
4.1供试虫源
田间采集大豆食心虫成虫,室内产卵后,卵发育至黑头期,待用。饲养方法见附录B。
4.2大豆材料的准备
在田间采集具有3个豆粒(鼓粒期)的对照材料、受体材料和供试材料的豆荚,分别放入自封袋,编号后带回实验室。在每个培养皿(直径9cm)放入10个单一材料的豆荚,保湿待用。
4.3接虫处理
3
DB22/T2556—2016
每个豆荚上接入2粒黑头卵,将接过卵粒的豆荚恒温培养,待其孵化后自行蛀荚。试验3次重复。培养条件同4.1。
4.4调查
处理7天后,调查大豆食心虫幼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22T 2229-2018 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建设规范.docx
- DB22T 2230-2019 林业信息化应用系统集成开发规范 .docx
- DB22T 2231-2014 物流配送服务质量规范.docx
- DB22T 2232-2014 物流运输服务质量规范.docx
- DB22T 2236-2015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纸质案卷制作及管理规范.docx
- DB22T 2228-2014 硅藻土地板 标准.docx
- DB22T 2237-2015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案卷电子档案制作及管理规范 .docx
- DB22T 2239-2015 专利代理机构服务规范 .docx
- DB22T 2240-2015 低压电网电力线窄带通信技术规范.docx
- DB22T 2272-2015 长白山乌-红杂交天麻栽培技术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