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

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已成为我国农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开展优质耕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用地比重,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做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农田;管护;问题;对策

引言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小型农田项目关系到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大局,在防洪除涝、农田灌溉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实现工农业持续稳步增长等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维度分析

衡量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效益主要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1)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项目建设中最直观的效益,也是项目区受益者最重视的效益。经济效益指标主要通过每亩平均新增产量和每亩平均新增产值2个三级指标进行衡量和体现。2)生态效益。生态效益是指项目对项目区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和效益。生态效益的二级指标通过植物结构优化、每亩水平均节水时间和生态条件改善3个三级指标进行衡量和反映。3)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指项目为满足项目区域受益者的社会需要而带来的效益。社会效益二级指标通过项目支持度、设施改善、村民效益和项目满意度4个三级指标进行衡量和反映。

2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体制不顺、投入不足

各乡镇、村庄田间地头的小型农田项目大多兴建于计划经济时期,依据属地原则其管理维护由乡镇、村集体负责,税费改革后逐步取消了劳动积累工和农村义务工,农田水利的投资渠道逐渐减少,部分农民参与农田水利管护的意识不强,对工程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从自身利益出发,大多认为农田水利投资高、收益低低、费时费工,不如直接打工挣钱容易。因投入不足、资金来源少,农田水利更新改造不及时,加之缺乏有效的修复治理,多数工程带病运行,大大降低了农田水利功能效应。

2.2重建轻管,后期管护制度缺失

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发挥其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和贡献。目前,亟待解决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过程中“重建轻管”迫切的现象。如部分验收的项目,未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其管理和保护的主要责任,也未办理产权转让手续。

3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落实管护资金、保证长效运行管护

维修管护资金的落实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田项目的能否高效运行。因此,要深入研究,保证工程维修基金和专项维护资金的落实,并积极拓展农田水利建管资金筹措渠道。针对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补助资金,水务局与财政联合出台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管护资金的使用与筹措。管护资金筹措采取以政府绩效考核奖励为辅、以工程使用者和产权所有者筹集为主的机制,资金筹措渠道主要有:①为更好地维修养护小型农田项目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的支持;②从收取的灌溉水费中,用水户协会和乡镇灌溉技术中心按不低于1元/亩·次的标准提取费用,并以此设立维修基金,资金的管理使用由乡镇服务中心负责;③考虑实际情况,由财政预留部分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运行管护奖励。将奖惩考核与经费管理使用有机结合,加快制定工程管护奖惩考核办法,对考评先进的协会、部门、乡镇给予奖励和表彰,对不合格的要严厉问责。

3.2基于信息化管控的农田项目管护

3.2.1借助信息化上图入库推进农业水价改革

目前,对于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利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规范了水利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和运行标准,统一界定和要求了水利信息系统开发涉及的数据类型、相关概念等,为上图入库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果提供了参考和技术平台。根据数据及标准规范要求,高标准建成农田灌溉管理“一张图”与上图入库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果息息相关,其具体实现途径如下:步骤一:数据收集。对灌区内水利工程基本情况进行系统调研,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泵站地理位置、控制面积等基本信息。步骤二:制作水系图。依据实地调查成果和现有遥感数据、电子水系图,将灌区内提水泵站、涵闸、相关配套渠系以及一、二、三、四级河道等要素制成基础电子水系图。步骤三:上图入库。将水电转换系数、灌溉泵站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等成果上图入库,并配套精准补贴、累进加价、节水奖励、定额考核等运行管理制度,为灌区基本情况的动态掌握提供技术支持。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果上图入库工作发挥着有效巩固作用,改革范围核定时要遵循“应改尽改”的原则,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范围内纳入新增的“应改”面积,实现灌溉用水精细化管理、科学化调度计量,从而实现农业节水管理的实效推进以及灌溉水利用率的提升。

3.2.2通过信息化动态实现终端泵站实际灌溉

通过协同土壤水、蒸散发、多源遥感降水信息,对灌溉用水量进行相对准确地估算;通过信息化模块比对每年实际灌溉

文档评论(0)

cui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好文档 大家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