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十年(2015 2024)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专题10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十年(2015 2024)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2024年十年高考真题汇编

PAGE

PAGE1

专题10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

十年考情(2015-2024)

命题趋势

考点1DNA的结构与复制

(10年9考)

2024·贵州、浙江、河北、北京、湖北、吉林

2023·山东、浙江、北京

2022·重庆、河北、浙江、广东、海南

2021·北京、广东、海南、辽宁、山东、浙江

2019·天津、浙江

2018·海南、全国、浙江

2017·全国、上海、浙江、海南

2016·全国、上海

2015·四川、重庆、上海

从近10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来看,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主要出现的考点有DNA的结构与复制,人类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和基因表达,此部分内容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考察,非选择题一般会和遗传变异联系起来综合考查。

考点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0年10考)

2024·贵州、甘肃、湖南、湖北、北京

2023·重庆、浙江、天津

2022·海南、湖南、浙江、广东、山东

2021·全国、浙江、广东

2020·浙江

2019·江苏、浙江

2018·浙江、江苏、全国

2017·全国、浙江、江苏

2016·江苏、全国、上海

2015·江苏、北京

考点3基因的表达与中心法则

(10年10考)

2024·贵州、湖南、安徽、河北、湖北、广东、甘肃、吉林、浙江

2023·山东、浙江、湖南、广东、全国

2022·湖南、广东、浙江

2021·辽宁、湖南、海南、福建、河北、北京

2020·全国、天津、山东、

2019·江苏、浙江

2018·上海、海南、江苏、全国、北京、天津

2017·全国、浙江、江苏、海南

2016·江苏、浙江、四川、海南、全国、上海

2015·全国、四川、重庆、江苏、上海、北京

考点1DNA的结构与复制

〖2024年高考真题〗

1.(2024·贵州·高考真题)研究结果的合理推测或推论,可促进科学实验的进一步探究。下列对研究结果的推测或推论正确的是(????)

序号

研究结果

推测成推论

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速率高于人工膜

细胞膜存在特殊的水分子通道

人成熟红细胞脂质单分子层面积为表面积的2倍

细胞膜的磷脂分子为两层

注射加热致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小鼠不死亡

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被破坏

DNA双螺旋结构

半保留复制

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答案】A

【分析】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详解】①由于水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且速度更快,而人工膜缺少水分子通道蛋白,所以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速率高于人工膜,①正确;

②人成熟红细胞不含任何细胞器,故可由其脂质单分子层面积为表面积的2倍,推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为两层,②正确;

③如果只是注射加热致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由于缺少R型细菌,所以小鼠不会死亡,不能得出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被破坏的结论,③错误;

④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的双螺旋结构提出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假说,这种复制方式称作半保留复制,④正确;

⑤单侧光照射时,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只能说明胚芽鞘具有向光性,由于缺乏相应对照,无法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⑤错误。

故选A。

2.(2024·浙江·高考真题)某二倍体动物(2n=4)精原细胞DNA中的P均为32P,精原细胞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其中1个精原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甲~丁4个细胞。这些细胞的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不考虑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精原细胞经历了2次DNA复制和2次着丝粒分裂

B.4个细胞均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且均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形成细胞乙的过程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交叉互换

D.4个细胞完成分裂形成8个细胞,可能有4个细胞不含32P

【答案】C

【分析】DNA中的P均为32P的精原细胞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每个细胞的每条DNA都有一条链含有32P,继续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进行减数分裂,完成复制后,8条染色单体中有4条含有32P,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理论上,每个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其中有2条单体含有32P。

【详解】A、图中的细胞是一个精原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的,据图所示,这些细胞含有染色单体,说明着丝粒没有分裂,因此该精原细胞2次DNA复制,1次着丝粒分裂,A错误;

B、四个细胞还没有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因此可能处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