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针灸医治2型糖尿病108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运用针灸医治2型糖尿病,和常规方式医治
2型糖尿病的结果。方式医治组以针灸体针取穴为主医治2型糖尿
病108例,对照组以常规药物医治94例。结果医治组总有效率%,
其中显效82例,占%;有效18例,占%;无效8例,占%。对照组
总有效率%,其中显效56例,占%;有效18例,占%;无效20例,
占%。结论运用针灸医治2型糖尿病有效。
【关键词】针灸;糖尿病,2型
近几年来,笔者运用针灸体针取穴方式医治2型糖尿病108例疗
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式
一般资料按WHO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诊断2型糖尿
病108例,其中男52例,女56例;年龄在40岁以下者25例,41~50
岁37例,51~60岁40例,60岁以上者6例。病程在1年之内者34
例,1~5年者56例,6~10年者12例。轻度:空肚血糖(FBG)<180
mg/dl,病程5年之内,无明显并发症者70例;中度:FBG180~250
mg/dl,病程在5年以上,有轻度并发症者27例;重度:FBG>250
mg/dl,病程在5年以上,有较重并发症者11例。
医治方式
医治组[2](1)体针取穴:大椎、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肾俞、肝俞、脾俞、膈俞、胰俞(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太渊、
太溪、中脘。(2)用穴方式:①膈俞穴采用刺血拔罐,每周一次,以
三棱针点刺3下,闪火法拔罐15min。②患者仰卧位。中脘、足三里、
三阴交穴用28号寸毫针,太渊、太溪穴用30号1寸毫针,均按常规
方式刺入,提插使之有中度得气感,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2min,留
针30min,其间行针2次。③患者俯卧位,大椎、合谷穴用30号寸
毫针,针与皮肤成45°,斜向脊柱刺入1~寸,中度得气后,行捻转
平补平泻手法2min,留针30min,其间行针2次。胰俞穴针柄上用
1寸长艾条温针灸。医治天天一次,20次为1个疗程,仰卧位与俯卧
位医治别离隔日一次,疗程距离3日。(3)属轻度者,可停止原有医
治,单纯针灸。对病情属中度者,可酌情减少或维持原有药物医治。
对照组运用常规方式口服消渴方、六味地黄汤[3]等药物医
治,早晚各一次水煎服50ml。
2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卫生部2003年制订的中药新药医治消渴症(糖
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4]。显效:医治后症状大体消失,
FBGlt;130mg/dl,或血糖较医治前下降30%以上。有效:医治后症
状明显改善,FBGlt;150mg/dl,或血糖较医治前下降10%以上。无
效:医治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血糖、尿糖下降未达上述标准者。
医治结果见表1。表1两组医治结果比较医治组与对照组之
间的疗效不同有统计学意义(Plt;),即表明医治组的疗效优于对照
组。
通过1~3个疗程的医治,医治组:显效82例,占%(轻度58
例,中度22例,重度2例);有效18例,占%(轻度9例,中度7
例,重度2例);无效8例,占%(中度3例,重度5例);总有效率%。
对照组:其中显效56例,占%;有效18例,占%;无效20例,占%;
总有效率%。3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范围,消渴是以口渴多饮,小便量多
或有甜味,消瘦无力为特征的病症。“消渴”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口
渴多饮的症状,一是指多饮、多食、多尿为特征的病症。笔者以医治
后者“消渴”症状为主。其病机主要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
为标,继而致使血瘀;由于燥热内盛,伤津耗液;或肾阴不足,水亏
火旺,消灼肾阴,形成了阴虚燥热的大体病机。燥热与阴虚往往互为
因果,燥热愈盛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盛。就其病理性质而言,
燥热为标属实,阴虚为本属虚。若进一步进展,阴虚火旺,耗灼阴血,
热郁血瘀;或阴伤及气,气阳不足,气血运行失畅成瘀,瘀阻气滞,
水津失布则口渴而多饮。患者症状表现多为神疲惫力,少气懒言,手
足心热或五心烦热,口干渴,多饮、多尿、多食易饥,舌红或暗紫瘀
斑,苔薄黄,脉细数或细涩等,故治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