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docx

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0页

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检测

(语文)

一、(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古典诗词凭借其独特的抒情、教化和审美功能,成为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滋养人们精神世界的生动载体。

“诗为心声”“诗缘情而绮靡”等经典论述,()了古典诗词的抒情特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往今来,诗词佳句摇曳着以情动人的风采。形容恋情,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形容友情,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形容亲情,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岁月变迁,不变的是人的丰富情感。喜怒哀乐,都在诗词中得到最美的表达,引发人们共鸣。

诗词一方面教会我们识文断字,一方面教导我们知书达礼、修身齐家,凭深刻内涵净化心灵、塑造人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心存感恩、孝敬父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我们爱国奉献、担当有为;“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让我们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古典诗词以这样情感充沛、润物无声的方式赋予我们精神能量。

阅读古典诗词,我们为人处世就能拥有一种审美的境界。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经过诗词之美的长期(),会变得()、儒雅从容。面对春华秋实、山河四季乃至日常点滴,诗意总会盎然生发。观山,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开阔胸怀;赏春,会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欢欣愉悦……人的心灵经过诗词滋养,会变得格外明亮清澈。

诗词的功能当然不止于此。。让诗词进一步融入时代大潮、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以丰富多样的形式给人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节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林峰)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突显浸染温文尔雅.B.凸显浸润温柔敦厚

C.凸显浸染温柔敦厚D.突显浸润温文尔雅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随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诗词功能将会更大程度得以发挥

B.人们随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诗词功能将会更大程度得以发扬

C.随着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诗词功能将会更大程度得以发挥

D.随着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诗词功能将会更大程度得以发扬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诗词既教会我们识文断字,又教导我们知书达礼、修身齐家,通过深刻内涵净化心灵、塑造人

格。

B.诗词不仅教会我们识文断字,而且教导我们知书达礼、修身齐家,通过深刻内涵净化心灵、塑造人格。

C.诗词既教会我们识文断字,又教导我们知书达礼、修身齐家,以深刻内涵净化心灵、塑造人格。

D.诗词不仅教会我们识文断字,而且教导我们知书达礼、修身齐家,以深刻内涵净化心灵、塑造人格。

4.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周代,为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B.《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婉曲达意;《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直接论说道理。

C.从内容上看,通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消息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入地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本质。

D.张若虚(约660一约720),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材料一

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中国先秦名辩学、古印度因明学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并称世界逻辑三大源头。一般来说,被尊为逻辑之父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制定了包括三段论逻辑在内的分析和评价论证的系统准则,19世纪以前,在逻辑学的研究特别是教学中,一直延续着这种“大逻辑”传统。近代德国哲学家提出将数学方法融入逻辑学,英国数学家将传统形式逻辑学符号化、数学化,后来经过多位数学家的发展和完善,建立起现代数理逻辑学体系。

现代逻辑在取得辉煌成果的同时,却几乎丧失了逻辑最初的教导作用,即通过学习逻辑使人逻辑性增强、思维能力提高,表现在头脑清楚、说话有条理、能言善辩等方面,而这恰是逻辑学产生的初衷之一。因此,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逻辑学家提出要通过教育培养现代公民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多、更新;另一方面,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有弱化的趋势.教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