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化学海洋学-陈敏-《化学海洋学》(2005级)期末试卷-A
PAGE1
PAGE2
而溶解态Al则相反。(6分)
答案:溶解态Zn为营养盐型痕量金属元素,它在上层水中被浮游生物所吸收,当生物死亡后,部分生源物质在上层水体再循环,另有部分通过颗粒沉降输送至中深层。当进入中深层水体的颗粒物发生再矿化作用时,它会重新回到水体中,由于深海热盐环流的流动路径为从北大西洋流向北太平洋,北太平洋深层水的年龄要老于北大西洋,故随着年龄的增长,积累的溶解态Zn越多,故北太平洋深层水中溶解态Zn浓度高于北大西洋。Al为清除型元素,它在大西洋表层具有较高的输入通量,且在深海水流动过程中不断地通过颗粒物吸附从水体中清除、迁出,导致其在北太平洋深层水中的浓度低于北大西洋。
试分析海水中CaCO3的溶解、颗粒有机物的再矿化这两个过程对海水中的TCO2和Alk将分别产生什么样的影响。(8分)
答案:CaCO3溶解导致Alk增加,TCO2增加。
颗粒物再矿化时,Alk不变,TCO2增加。
分析题(50分)
下图为一些气体在海水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从中您可得到什么信息。(8分)
答案:(1)气体在海水中的溶解度一般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2)气体在海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下图为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溶解氧的典型垂直分布图,请描述其分布特点,并解释成因。(8分)
答案:(1)500~1000m存在溶解氧极小值;(2)深水中相对较高的溶解氧;(3)北太平洋深层水溶解氧明显低于北大西洋。中层溶解氧极小值是有机物氧化分解与富含O2冷水的平流输送之间平衡的结果。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表层至~900m深度区间,南极中层水(AAIW)的入侵可明显看出。北大西洋深层水(NADW)是高溶解氧海域,从60?N的表层~2000m向南至南大西洋3000m均存在溶解氧极大值。这些NADW在向太平洋、印度洋的北向输送过程中逐渐损失O2。南极底层水的形成也导致了南大洋高的溶解氧。
下图为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文石的垂直分布图,请描述其分布特征,并简单阐述其成因。(8分)
答案:大洋表层水对于文石是过饱和的,过饱和约4倍。随着深度的增加,文石的过饱和程度逐渐降低,直至其跨过的线。在太平洋水深200-400m,文石已成为不饱和。至深层海洋,文石在深海水中是不饱和的,其原因可能在于温度的降低、压力的升高及有机物的氧化等所致。另外,太平洋水体文石的饱和程度小于大西洋。原因在于太平洋深层水比大西洋深层水具有低的CO32-离子浓度(即高的CO2含量),换句话说,太平洋深层水更具腐蚀性。这是因为海洋环流与生物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太平洋深层水年龄“老”于大西洋,因而它包含了更多由有机物再矿化所产生的CO2,从而降低CO32-离子浓度。
下图为北大西洋与北太平洋总碱度的垂直变化,请描述其分布特征,并简述其成因。(8分)
答案:太平洋表层水的Alk低于大西洋,而深层水的Alk高于大西洋。表层水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大西洋由蒸发导致的高盐度,深层水的差异原因在于太平洋水年龄更老,其累积了更多由CaCO3溶解所释放的CO32-。
下图为南大洋表层水中硅酸盐与硝酸盐随纬度的变化情况,请比较二者的分布有何共同点与不同点,为什么?(8分)
答案:硅藻吸收上层水体的的硅酸盐是非常有效的,在40?~50?S的海域,硝酸盐浓度较高,但硅酸盐浓度仍接近于0,说明这些海域硅酸盐浓度限制着浮游植物的生长。在55?S以南,硝酸盐浓度和硅酸盐浓度均比较高,这是因为存在亚极地上升流和生物吸收速率低所共同形成的,这些海域浮游植物的生长被认为受光、低温度及痕量营养盐如Fe等所限制。
下表为用沉积物捕集器于北太平洋环流区不同深度得到的颗粒物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垂直变化,试用图形与简单文字描述出各组分的垂直变化特征,并计算出各层位有机物的C/N比,简单阐述C/N比垂直变化的产生原因。(10分)
深度(m)
碳酸盐
有机物
OC
N
(%总重量)
(%有机组分)
378
35.1
59.5
52.3
6.8
978
72.1
16.2
45.1
5.7
2778
68.4
14.0
45.4
4.9
4280
71.6
10.7
48.9
5.3
5582
61.4
13.5
44.3
5.4
答案:随着深度的增加,有机物、OC、N组分的含量均有所降低,而碳酸盐含量由378m-978m有所增加外,随深度变化不大。原因在于有机物的降解导致了有机物、OC、N组分的含量的降低,而碳酸盐的溶解速率要慢于有机物的降解,因此其随深度变化较小。
各深度C/N比分别为:378m:8.97;978m:9.23;2778m:10.81;4280m:10.76;5582m:9.57。其垂直分布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门窗更换施工方案及措施.docx
- 人才培养项目-学员手册(样板)中层干部.docx
- 2022-2023学年绵阳中学物理高二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
- SQ-100无极绳连续牵引车使用说明书.doc
- 初中英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7篇).doc
- 创业设计考核方案-创业计划书要求.doc
- 档案管理述职报告七.doc
- 多工位级进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正文6.10.doc
-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简答题.doc
- 2024阳光房制作及安装合同.docx
- 教师课堂管理策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英语教学中社交技能的培养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生学业评价多元化的探索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技能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pdf
- 第52讲 三定则、一定律的综合应用(练习)(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
- 高中物理测试反馈在学习中的作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