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南京高一语文期中典型卷2
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7分,每小题17分)
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下面小题。
材料一:
林庚先生《说“木口I”》一文实际上有很大的片面性,林庚先生抓住屈原《九歌》中“袅
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句,便扩大到全面,认为凡是用“木叶”的都和“树叶”
不同,他摘引谢庄、陆厥、王褒、柳悻、沈俭期等人作品中关于“木叶”二字的用法,便得
出结论说: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
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
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有不少诗句,足以否定林庚先生的引申以至于他所得出来的结
论。林庚先生在文章中强调“木”和“树”的分别,并且说“木是容易使人想起树十以及黄
色的暗示性”云云,我看就不一定是这样。试读以下的诗句,就可以知道。
珍木郁苍苍。刘(桢《公宴诗》)
遥爱云木秀。(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乔木生夏凉。(韦应物《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
山木尽亚洪涛风。(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从这些都用了“木”字的有名的诗句中我体会不出一点“树干”以及“黄色的暗示性”
来。相反地,他们在用了木”字的诗句中恰巧描绘了郁郁苍苍和荫浓茂盛的景象,每一句
中似乎都有绿化之美,绝对没有黄色的给人以光秃秃的树干的感觉。林庚先生在《说“木叶”》
一文中又说:
“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
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
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
示着落叶的缘故。
这说法,拿他所举的例子还勉强可•通,若拿我在上面所举M的一些例子来看,就显得十
分矛盾了。依照林庚先生的观点,树“是具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密密层层浓
荫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
阴’更为真实的形象:不错,“嘉树”的确不能改为“嘉木”,否则太不成话了。但我要转
问林庚先生一下:刘桢“珍木郁苍苍”,王维“遥爱云木秀”,你一定也要改为“珍树郁春苍”
“遥爱云树秀”才好吗?如果不改,就不能和你的说法符合;如果要改,我看是不妥当的。
尤其是韦应物的“乔木生夏凉”,若改为“乔树生夏凉”,那就要成为绝大的笑话了!因为“乔
木”等词儿,早已约定俗成,不容许你擅自改动了。应该用“木”的地方,必须用“木”字,
应该用“树”的地方,必须用“树”字。大约木与树给人的感觉只是时不同,其原因恐与
前人名句所引起的联想关,和音节的谐否、字面的生熟等问题也关。如果引更多的诗句
来作更细的分析,结论就一定会不同一些。
至于林庚先生所引杜甫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木‘‘字固然胜叶‘’,但“落叶满空
山”(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也是十分好的句子,不能用“落木”的例子来强为衡量。
艺术形象是要根具体例子来作分析的,不能笼统地•概而论。
(摘编陈友琴《温故集》)
材料■二: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开头引用屈原《九歌》的名句,说明“木叶”已成为诗人笔
下颇受钟爱的形象。对于为什么会造成这种诗歌语言现象,林先生认为关键在于一个“木”
字:”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林先生认为要说明“木”何以有这个特征,就涉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木”在作
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具有一般“木头”“木料”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使我们更多地想到
了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