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一、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3.秦朝——分类登记

秦朝的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等级性和不平等性);4.汉朝——编户齐民

(1)管理: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2)登记: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

(3)维护: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4)东汉末年由于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户籍散乱。;5.两晋南朝时期——黄籍、白籍和土断

(1)黄籍:西晋短暂统一中国,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

(2)白籍: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

(3)土断: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6.隋唐时期——大索貌阅

(1)隋朝:隋建立后,命州县官“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

(2)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7.宋朝——主户与客户

(1)含义:宋朝户籍分与客户。

①主户是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

②客户是指没有土地的佃户。

(2)发展:北宋初,客户占总人口的40%,到1072年,客户所占比例下降到30%,为国家承担赋役的主户人口所占比例也就相应上升了。

(3)特征:户籍与赋税在一定程度上分离。

(4)意义: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增加了财政收入。;8.元朝——诸色户计(按职业划分户籍)

元朝的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9.明朝——户籍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作用日益下降

(1)职业定籍: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

(2)黄册: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

(3)推行户贴制度。;10.清朝——户籍制度不再具有财政上的意义

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由于政府赋役越来越倾向于向土地摊派,户籍管理相对松弛。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朝代;影响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变化的因素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发展

②生产力的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的不断松弛。

③政府的改革,如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变化。

户籍制度的影响

(1)积极

①便于征发赋役,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②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强化户籍管理,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加强中央集权。

(2)消极

①户籍制度束缚了人口的自由流动;

②加深了传统小农经济社会的闭塞性和封闭性,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③实质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上,易形成保守的社会心理。;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2.社会治理

(1)特点:历代政府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和相互监督机制。

(2)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3)唐朝的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

(4)北宋王安石实施的保甲制即源于此。

(5)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要求十家总编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由轮十家流收掌,每日沿门牌察看动静。发现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朝代;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扶政策;3.社会救济表现

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

(1)政府救济

①国家备荒

a.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

b.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预防荒年,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令各州百姓在收时按贫富分三等出粮,于当地造仓积蓄。官仓救大灾,义仓救小灾。

c.后世社仓、义仓的设置较为普遍。;②优抚弱势群体

中国古代一直有优抚老弱贫苦等弱势群体的传统,尊敬与赡养老人。保障鳏寡孤独的生活。

a.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鸠杖,以示尊重。

b.明初朝廷令各地有司优抚高年平民,八十岁以上月给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

c.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如唐朝的养病坊、宋朝的福田院、元朝的众济院、明清的养济院。;(2)民间救济

①宗族救助:宋朝以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

②明清时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