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

语文试题

时限: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流行文化视域下民俗文化产品具有符号意义,与原产国的国家形象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的相关性,集中表现为两组概念的深度关联。

第一组关联概念是民俗传统与国家形象。民俗传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根植于民众对于本国或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一方面,民俗传统为国家形象的塑造积淀了丰厚土壤,成为联通历史与现代、城市与乡村、大众与个体之间的纽带,使共享的文化传统在时空中流动传承。另一方面,国家形象体现了一国精神底蕴和文化气质的高度凝结,而独特的地域风俗习惯能够进一步强化各国国家形象之间的差异化特征。由于国家形象是“一种主体意识”和“国家或民族精神气质中的闪亮点”,民众的审美偏好、情感表达、风俗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皆是一国无形的文化属性的核心内容,为国家形象建构提供了恒久的丰沛源泉。

第二组关联概念是民俗产品与国家品牌。二者属于文化与商业的交叉领域,可通过清晰而独特的符号化理念来强化集体身份认同,并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发挥消弭隔阂、强化共鸣的积极作用。文化符号具有高度凝练、易于传播的特征,以节日庆祝活动、美食美饰、生活习惯等为核心的民俗文化符号,更易激发受众的参与感与共情力,增进各国民众间的情感互通。追根溯源,品牌理论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市场营销领域,因其与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密切互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品牌通过与所处环境的文化创意发生互动而生成了品牌图标,通过创造身份神话来舒缓社会的急剧变化所带来的集体焦虑,从而实现文化的品牌化。民俗产品的创意生成、使用体验和品牌理念承载了一国的公众形象、集体声誉以及文化价值观念,也构成了本国居民、商业投资者、海外消费者以及旅行者等对国家形象的品牌化联想。因此,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识别度高、易于引发情感共鸣的民俗文化产品,不仅反映了一国的文化气味、精神沉淀以及主流价值观念,也有助于塑造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品牌。

(摘编自苏筱《文化再生产与符号联想:数字时代的中国民俗与国家形象建构》)

材料二:

必须从消费角度出发注重民俗产品文化符号创新,在坚持优质内容生产的基础上强化自身产品符号的市场吸引力。从消费的角度出发,文化消费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它已经成为后消费时代的核心。“消费伙伴”在消费产品的时候,早已不满足于原来的消费模式,转而更加注重产品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诸如产品的内涵、品质、格调、档次等方面。在这个全方位、多层次考虑“消费伙伴”体验的后消费时代,文化消费成为关键。民俗文化产品符号创新发展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首先,产品外在的数字化文化符号成为消费对象,数字化的产品符号通过图案、色彩、材质等将商品自身的价值与美感传达给“消费伙伴”。其次,民俗文化产品的文化符号成为消费内容,通过产品符号可以显示出个人的品位、身份、地位以及心理满足等社会意义。最后,民俗文化产品所存在的数字化消费空间成为消费对象,呈现出一种三维符号。因此,不仅民俗文化产品是消费对象,其所承载的数字化文化符号氛围也成为消费内容。在民俗文化从内容到产业的优化过程中,要通过从提升内容消费到注重产品符号创新让民俗文化服务内涵更加丰富,进而积累受众,推动全民参与民俗文化发展,顺势推进民俗文化内容资源与民俗文化产业类型相契合,从产业数字化角度促进产品符号内容创新发展。

民俗文化品牌IP新媒体链条的发展将成为中国构建民俗文化现代化发展体系和提高区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构建民俗文化品牌IP,可以促进多元化的交流互鉴,将民俗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融合。构建民俗文化品牌IP传承体系,则可以深入挖掘民俗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人文价值、美学意蕴和传统美德,在此基础上,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落地生根。在民俗文化品牌IP建立第一阶段“初创期”,重在对民俗文化信息进行梳理、修复和保护,构建留存民俗文化样态演变过程中的母本、母题。在民俗文化品牌IP建立第二阶段“精耕期”,着力点在于从国内向国外拓展,运用新媒体环境多平台占位、进行跨文化传播,在世界各国讲述我国广为流传的民俗文化故事。在构建民俗文化品牌IP第三阶段“交互期”,则要借助产业数字化推动民俗文化产业的全产业链交互发展、多平台运营、跨国界合作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加速新媒体环境产业数字化引导的民俗文化创造力交互发展,提高区域传播力。最终,民俗文化品牌IP将借助新媒体链条传播中国声音,强化我国民俗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世界各国人民则可以通过民俗文化品牌IP新媒体传播接口加深对中国民俗文化内容的理解,加深对中国社会的文化认知。

(摘编自赵鹏《产业数字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天涯海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0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